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昨日,和平村千人洒泪送别好人

兰州晚报 2016-08-23 00:00 大字

追悼会现场村民含泪送别本报相关报道两位老人专程给杨正君家人送去慰问金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孙建荣文/图)“舍己救人、浩气长存,英雄壮举、惊天动地。”8月22日,是舍己救人英雄杨正君的出殡日。一大早,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并送他最后一程。一束束菊花、一副副挽联,代表着乡亲们对他深深的哀思和不舍。9时许,县、镇、村委会三级领导和上千群众,参加了杨正君的追悼会,并进行了遗体告别。同时和平镇党委向全镇发出向舍己救人杨正君学习的号召。

从8月20日,榆中县和平镇委员会以“榆和党发(2016)114号文件,向各支部发出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向杨正君学习的决定。决定中说,“在生死关头,杨正君舍生忘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英雄赞歌,他是时代的楷模,是黄土地走出的活雷锋,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为弘扬正气,在全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风尚。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镇各级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杨正君学习的热潮,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学习他正直厚道、宽容善良的人生境界。”

最后,杨正君的儿子在答谢中说:“在我父亲遇难后,感谢各位领导、乡邻、亲友前来吊唁……我会继续把我父亲这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精神传承下去。”

镇党委发出向杨正君学习的号召

“太感人啦,两位老人骑电动摩托车前来吊唁,留下500元钱,没留姓名就走啦!”榆中县和平镇和平社社长李海宾说。21日,两位老人看到本报报道后,被杨正君正能量的事迹深深感动,他们骑着电动摩托车,专程来到和平村吊唁杨正君。而两位老人的义举,更是让在场的每位群众深受鼓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精神,两位老人和杨正君素不相识,但他的事迹感动着每位群众,当老人拿出500元钱塞到家属手中时,他们却不肯留下姓名,只说是一点点心意……”李海宾说。两位老人的义举,恰巧被一旁的杨先生用手机拍下。从照片上看,老奶奶头发花白,老大爷戴着一顶帽子,身体瘦弱。从穿着打扮看,生活估计也很简朴,两位老人年龄估计在70岁左右,掏出钱后与家属握手致谢。

两位老人给家属送来慰问金

村民自发送杨正君最后一程

“杨正君离开我们已经5天了,今天是出殡的日子,大家来送他最后一程。”“杨正君是好样的,他是我们村的骄傲,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们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位好人。”“正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一路走好!”当天清晨8时许,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有的素不相识,有的是亲戚朋友,上千名群众来到杨正君家一一送行告别。从大门口到院落,挤满了群众,他们胸戴白花,排队进入悼念。9时30分许,追悼会正式开始,现场群众无不伤心落泪,大家鞠躬默哀。随后,群众排队向杨正君进行最后遗体告别。追悼会结束后,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在千名群众的送别下,下午2时许杨正君入土为安。

事件回放

8月17日下午3时许,村民颜为军在自家新建的化粪池下刷防水材料处理剂时,不幸中毒昏迷。杨正君等人发现后,冒险跳进化粪池将昏迷的颜为军救出。遗憾的是,被紧急送往医院的颜为军获救了,而杨正君却因中毒太深停止了呼吸。

新闻推荐

10位贫困大学生领到助学补贴

兰州晚报讯(记者曾梧桐实习生张丹文/图)“两年了,我家供着两个大学生娃娃,经济负担非常繁重,今天你们送来了帮扶款,真是雪中送炭啊!”9月13日上午,在榆中县龙泉乡水泉湾村举行的本报2016年萤火助学贫困大...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