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新能源转型中寻求突围 ——甘肃农村能源发展调查(下)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6-19 22:12 大字

本报记者 庄俊康祁玉洁

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2013年以来,甘肃省农村能源部门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实施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农村炉灶炕升级换代、沼气“进棚入园”等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一户建沼气全村做饭

“现在再也不为建沼气池和缺原料犯愁了,供气卡一插,气就通了。”走进庄浪县通化乡野赵村村民马成虎家,院子干净整洁,一尘不染。马成虎说,他们现在使用的是集中供气站输送的沼气,凭卡供气,每方气只有1.5元。马成虎家去年8月份用气以来,充值150元,至今还没有用完。

随后,记者来到村口看到一组建筑物,是野赵村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依托村民韩永康的千头养猪场建起的。该工程是甘肃省学习借鉴河南省隧道式沼气工程建设运行经验,修建的第一处大型隧道式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去年8月建成启动运行,已为野赵村300户农户提供了管道生物燃气。

村支书赵平介绍说,集中供气改变了过去家家户户建沼气池的局面,一人建沼气池,全村做饭,省去了农民的投资和日常管护。

“隧道式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甘肃省贫困浅山区发展沼气的有益尝试。”省农村能源办主任李刚介绍说,该工程投入少、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运行管理方便,特别适合规模养殖户在村民相对集中的浅山区投资兴建。

在农村集中供气中,一些企业也参与了进来。麦积区中滩镇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依托天水润德沼气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原沼气发电工程改建而成的。该公司经理李勇介绍说,沼气工程运行已经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工厂化生产,日产沼气3000m3,已向281户分散农户供气。目前,该工程还计划向周边雷王村、背湾村、汪李村等8个行政村的4160户农户供气。

在河西,一些农村村民住上楼房,沼气解决了居民做饭的大问题。凉州区双城镇南安新型农村社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就是由武威绿色家园玻璃钢有限公司利用国家农村沼气政策投资兴建的,可为南安新型社区11栋楼的500户农村居民集中供气,提高农民生活舒适度。

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甘肃省在适宜地区探索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发展不同模式,全省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6处,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使用天然气一样,一点火就能烧水、做饭。

省柴节煤炉灶炕进入农家

6月的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地里绿油油的高原夏菜已经丰收在望。走进新堡子九社赵登福家,院子里太阳灶上的水壶正呼呼地冒着热气。堂屋中间摆放着一只节能炉子,靠墙装有一排暖气。最让女主人李玉萍满意的,是耳房里装了节能暖床,不仅替代了传统的土炕,暖床还装有水循环系统,炕热了,家里的暖气也就热了。

近年来,随着榆中县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填炕的原料越来越少,农民取暖成了大问题,农户开始自发安装铁炕、水炕,但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兰州华能生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多功能节能暖气炕,对炕体实行创新设计,燃烧热效率高,烟尘排放少,不仅比土炕温暖舒适、干净卫生,还使烧炕的燃料多元化。

随后,记者来到该公司看到,车间焊花四溅,一派忙碌。公司董事长李强介绍说,公司研发的生物炉具与普通炉具相比,更适合于新农村使用,节能率高达47%,农村一户冬季取暖按1.5吨计算,烧煤一年节约558元,烧柴一年节约800元,不但减轻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还解决了农村燃料浪费问题,同时改变了农民居住室内空气质量。

传统的太阳灶用水泥和玻璃制成,看着很笨重,农民搬运不便。在这里记者看到,他们采用薄薄的钢板镀膜替代了传统的太阳灶,一台太阳灶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煤800元以上,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0.25吨。

据榆中县农村能源办公室项安民主任介绍,以秸秆作为燃料的不仅有节能炉,还有节能炕,全县已经推广生物质半气化炉3189台,新型节能炕300台,每年可节约采暖用煤1200余吨。

近年来,甘肃省省柴节煤炉灶炕推广工作快速推进,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推广高效节能炉153万台、节能炕179万铺,推广省柴节煤灶321万台,形成了年节约生活用能92万吨标煤的能力。

李刚介绍说,省柴节煤灶炉炕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农村生活用能设备的热效率,改变了烟熏火燎的状况,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缓解了农村生活用能紧张状况。

沼气“进棚入园”助推现代农业

近年来,平凉金果在市场上声名鹊起。去年,静宁县李店镇常坪村果农种出的苹果最高每斤卖到了6.8元,亩收入最高达到了4万元。果农收入为什么这么高,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6月4日,记者驱车来到大山深处的常坪村,一台台梯田里,是一排排进入盛果期的果园,果农们熟练地给指头蛋大的苹果套袋。

“我们种出的苹果是绿色无污染的。”正在地里套袋的常元周指着地头沼气池说,沼肥可以替代化肥,沼液可以杀虫,不用农药和化肥种出来的苹果就是口感好。

常元周在家里还建有一座沼气池,供8亩果园使用,去年果园收入接近20万元。

静宁县能源办主任郭煜介绍说,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公斤硫酸铵,40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氯化钾。长期施用沼肥,可以满足果树生长所需养分,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质量。目前,静宁县已建成“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户1221户,果园“三沼”综合利用集中示范面积达1.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 2.5万亩以上。

“沼气池成了我们生产蔬菜的金牌广告。”凉州区双城镇小果园村村民何莉告诉记者,沼渣、沼液施入菜地,沼液在叶面喷施,生产的蔬菜色泽亮丽、口感纯正,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菜。目前,凉州区推广“沼气进棚”,建设商品化沼气池900多套,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2000多亩,促进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杨祁峰介绍说,目前,甘肃省在河西设施农业、中东部苹果产业基地上,大力推进“三沼”进棚入园,累计在日光温室、特色果园中修建沼气池3000多座,开展“三沼”综合利用50多万亩。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菜”等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开辟了沼气产业发展品牌生态农业的新路径。

新闻推荐

甘肃省计划两年内完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首次注册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丽丽)8月13日,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部署视频会在兰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甘肃省将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原则,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教师资格定期...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