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粒种子”改变苏堡村

兰州日报 2015-06-05 14:57 大字

【本报讯】“多亏了联扶单位的帮助啊,今年我家种了60亩脱毒马铃薯,年底一定有个好收入,‘陇薯7号’脱毒马铃薯种植现在成了我们村民们的抢手致富产业哩!”6月2日,看着地里成片的马铃薯长势喜人,榆中县清水驿乡苏堡村村民张立春心里满是欢喜,他笑着告诉记者。

苏堡村属于榆中县山区贫困村,多年以来村子里的老百姓仍然保留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落后农业生产模式,种植品种老化,粮食产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偏低。三年前“联村联户”的号角吹醒了苏堡村,其市级帮扶单位——兰州市种子管理局和乡党委、政府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研究问题,动员引导群众,测试土壤气候,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苏堡村引进“陇薯7号”脱毒马铃薯种子,正是这“一粒种子”改变苏堡村,苏堡村的马铃薯产量从3年前的亩产1000斤发展到今天的亩产5000斤,亩产增收5倍,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尝到了甜头,今年苏堡村村民都开始种‘陇薯7号’”脱毒马铃薯了,截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00亩,户均7.2亩,户均将增收36057元,人均1.91亩,增收9554元。”榆中县清水驿乡苏堡村包村干部潘晓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陇薯7号”发展已趋于成熟,日前苏堡村大胆推出以“稳产量、稳增收、不返贫”为目标的“5+2+1”的脱毒马铃薯种植模式。

榆中县清水驿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2+1”即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有偿流转500亩土地,户均补助种植资金300元,达到人均种植2亩的新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规模,且户均1亩原种扩繁示范田,保证种源供应可持续。通过‘5+2+1’模式的实施,苏堡村新品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200亩,产量稳定在1100万斤左右,产值稳定在550万元上下,人均产值稳定在7000元以上。

如今,走在苏堡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成片的绿色“陇薯7号”,处处有联扶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劳作致富的身影。“一粒种子”改变了苏堡村,苏堡村又在带动着周边的杨河、建营、方家沟等村,站在高处远望,尽收眼底的不仅是1000亩的“陇薯7号”示范园,还有日新月异的美丽新农村! 首席记者杨贵智特约记者郭云莲潘晓峰文/图

新闻推荐

关键节点基础弱操作人员流动大消费者索票率低 三大因素成肉菜追溯体系发展“绊脚石”

日前,商务部全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班在兰州市举办,全国33个省市区的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追溯体系工作管理人员和流通追溯体系的项目企业两百多人参加培训。培训会在兰的召开意味着兰州市肉菜追...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