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挖掘培育领军人才助推兰州转型发展 兰州市领军人才风采录(七)

兰州日报 2015-02-11 15:40 大字

编者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抓好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增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人才效能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兰州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才,特别是高端领军型人才,在抢占发展先机、推动转型跨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在全市开展首批领军人才评选活动,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评选出90名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扶持和使用,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4年,在考核、淘汰、吸收的基础上,将兰州市领军人才规模扩大至99人,进一步增强了领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为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激发领军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市委人才办决定对第二批领军人才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宣传他们爱国敬业的政治情怀,宣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宣传他们干事创业的首创精神,宣传他们默默耕耘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加快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人投身时代创业的生动局面。本报将连续刊发兰州领军人才事迹,吁请读者悉心关注。

高国强同志主要事迹

高国强,199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大学本科,同年分配到兰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发酵室从事食品科研工作,2005年8月,兰州市科研单位改革,分配至兰州工业研究院食品研究室从事农产品加工科研工作至今,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4年。2005年12月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7年1月起被单位聘任为高级工程师。2013年6月取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2014年10月单位聘任。

多年来,高国强主持完成了相关课题9项,多项获奖,2006年~2007年“杂粮(玉米)系列主食产品的开发”,荣获200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1月~2008年11月“废弃菜叶加工复合颗粒饲料工艺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兰州名优小吃工业化关键研究及示范”,荣获2010年、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3月~2009年12月“谷子加工营养专用面粉工艺研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2010年3月—2010年12月“谷子啤酒研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2011年3月—2011年9月“兰州百合暨百合副产品综合加工技术及示范”省级鉴定国内先进。2011年“兰州苦水玫瑰复合饮品开发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内领先。2012年“利用黄粉虫规模化处理尾菜技术”科技成果暨新技术鉴定。省级鉴定国内领先。与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共同完成了“高值化亚麻籽品种筛选暨亚麻籽在食品中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成鉴定国内领先(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2013年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达到12项,其中3项发明个人独立完成,1项实用新型独立完成,4项实用新型为第一完成人。发表《兰州软儿梨冰淇淋的研制》等论文8篇。

牛卫军同志主要事迹

牛卫军,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于甘肃徽县,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任兰州市园林局兰州雕塑院副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执着于艺术追求,潜心创作,在城市雕塑、园林雕塑、雕塑小品、环境艺术创意、城市雕塑规划、室内外装饰浮雕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在领导兰州雕塑院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集创研、设计、制作为一体,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态度相结合,采用先进而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景观雕塑艺术更瑧完美且多彩多姿。满足了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

通过不懈的努力,牛卫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业绩达到84项之多。大型城市雕塑《人类的朋友》荣获2004年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景观雕塑《平湖雁鸣》荣获2005年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景观浮雕《喜庆兰州》《传世格言》荣获2005年百合公园建设“优秀施工单位”,水体景观雕塑《彩陶王》荣获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甘肃展园“建筑小品类金奖”、“设计类银奖”、“施工类银奖”、“综合类银奖”,景观雕塑《开创未来》荣获2007年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作品最佳设计奖”,景观浮雕《段续与兰州水车》荣获2007年中国厦门世界园艺博览会甘肃展园“室外展园银奖”、“施工奖”、“园林建筑小品奖”、“优秀组织奖”,兰州园景观《主题雕塑》荣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兰州展园“室外展园银奖”、“展园设计优秀奖”、“建筑小品大奖”,景观浮雕《金城揽胜图》被兰州园林绿化局、兰州园林风景协会评为2013年“优秀工程”,景观雕塑《世纪飞天》荣获2013年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兰州展园“先进集体奖”、“组织奖”、“建筑小品优秀奖”、“先进个人奖”,景观雕塑《天女散花》荣获2013年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卉博览会甘肃展园“室外展园设计布置奖银奖”等。

宋学栋同志主要事迹

宋学栋,男,汉族,1969年3月生,甘肃靖远人,副研究员。1993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分配到兰州市农科所。是兰州市农业战线上的一名高级人才,参加工作21年来,始终坚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为加速科技转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努力。特别在兰州市辣椒杂交种培育、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推广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先后参加并完成了省市科研项目十几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项。发表论文10多篇。2007年人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9年入选兰州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2011年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4年续聘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在农业科研上,宋学栋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的“辣椒杂交优势种选育研究”项目工作,经过5年的辛苦努力,培育出辣椒杂交种“兰椒一号”,填补了四川省辣椒杂交种的空白。该项目199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

奖。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的“北种南运蔬菜引种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完成的“辣椒抗病、丰产砧木筛选及嫁接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有效解决了日光温室辣椒重茬栽培中土传病害严重的问题,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主持“绿芦笋、佛手瓜等特色蔬菜引进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不但提高了佛手瓜的产量,而且为兰州市佛手瓜栽培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绿芦笋、佛手瓜等特色蔬菜的引种成功丰富了兰州市高原夏菜的种类。该项目2013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近年来参加的“沿黄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为了保障兰州市高原夏菜的质量,在实施“兰州市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中,宋学栋3年多吃住在农村,晚上利用农民的空闲时间进行宣讲,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陶树春同志主要事迹

陶树春,男,1971年11月生,高级农艺师,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大学本科,农学学士。1996年9月进入兰州市农科所植保室从事植保工作。2009年入选第四批市“151”人才第二层次;2010年入选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2011年被评为兰州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4年被续聘为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自工作以来,陶树春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的,以服务农民为行动,积极参加各种服务、科研、推广等方面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近年来主持项目4项,其中“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红古)建设及综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使兰州市第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红古区平安镇的无公害蔬菜从零起步,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生产出了达到标准的无公害蔬菜,提供了大量的安全蔬菜,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该项目2007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引大灌区经济作物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工作,在秦王川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进行节水蔬菜栽培获得成功,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由粮到菜的转变,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该项目2008年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球根花卉主要病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工作,查清了四川省球根花卉的主要病虫害52种。首次明确了甘肃省主要球根花卉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首次编写出了《主要球根花卉病虫害名录》;该项目2009年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2010年三等奖。“韭黄主要病虫无公害防治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工作,通过3年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韭黄病虫害严重,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采用相应技术后,每亩韭黄可增收800元以上。该项目2011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刊物发表重量级论文和著作5篇。

王艺潼同志主要事迹

王艺潼,女,出生于1986年7月,2005年—2009年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舞蹈系,本科学士学位;国家二级演员(副高职称)。2002年至今在兰州歌舞剧院舞蹈团担任主要演员。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她严格要求自己,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中。在兰州歌舞剧院不断的培养与锤炼下,成长为该院思想、政治、技术全方面的青年骨干力量。2014年,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评为兰州市“兰艺之星”第一类人才,被评为兰州市领军人才,荣获甘肃省“德艺双馨”奖。

王艺潼坚持不懈追求更高的艺术修养,2011年自学编导技法与基础知识并加入兰州歌舞剧院编导组。2013年兰州大剧院将她任职为院长助理及创研室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殊荣,2005年12月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声乐、器乐、舞蹈比赛,获双人舞《分飞》优秀编导,优秀表演奖,获独舞《扇女》表演三等奖;2008年参加首届甘肃舞蹈“飞天奖”,原创三人舞蹈《今天就长大》获作品金奖、表演金奖,原创女子独舞《唐艺》获编导铜奖、表演铜奖,参演群舞《扎西德勒》获表演金奖;2009年原创舞蹈《今天就长大》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2010年原创舞蹈《今天就长大》获兰州市“金城文艺奖”一等奖;

2011年12月第二届甘肃舞蹈“飞天奖”大赛,原创女子独舞《爱有来生》获得表演金奖,原创双人舞《画中仙》获表演金奖,原创双人舞《水墨随影》获编导银奖,原创女子独舞《月舞云袖》获编导银奖,群舞《红与黑》获作品金奖;2012年原创双人作品《画中仙》获2012兰州市首届文艺创作奖舞蹈百合奖铜奖;2013年原创双人舞蹈《画中仙》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三等奖,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奖,参演双人舞蹈《两仪》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奖;2014年12月第三届甘肃舞蹈“飞天奖”大赛,原创表演女子独舞《钗头凤》获表演金奖,原创芭蕾女子群舞《宅门闺秀》获编导金奖。

魏峰同志主要事迹

魏峰,汉族,1968年7月出生,兰州市榆中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至今,现任该院地勘队主任工程师。2005年入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第二批第一层次的人员,甘肃省勘察学术委员会和甘肃省地基基础委员会委员,2011年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二批续聘)”。

在23年的岩土工程勘察研究与管理工作中,担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百余项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勘察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成果8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兰州市新城黄河大桥工程勘察获2005年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兰州市牌坊路立交工程勘察获2006年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兰州市雁盐黄河大桥工程勘察获2009年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通过市内桥梁工程勘察,积累了大量市区软岩的工程力学性质经验,兰州市区第三系软岩工程性质研究获2009年度兰州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并被《甘肃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编制组采用。雁滩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勘察获2010年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作为兰州市领军人才,在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中,带领技术人员冒严寒、顶烈日,克服困难,如期完成了勘察任务,提供的勘察成果受到国内相关专家的肯定;在兰州新区建设中,带领技术人员,到新区路网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对新区区域地质、地基土空间分布、基础选型重点进行了攻关,为新区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了准确勘察成果,也为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提供了基础资料。在日常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深入工地现场,解决了北环路部分边坡岩土工程设计及南山路桥隧、九州隧道、三台湾隧道滑坡塌方等技术难题,开创了该院岩土工程设计、隧道勘察的先河,为兰州市培养了一批隧道勘察技术骨干人员,推动了市政重大项目顺利进展。

吴鹏程同志主要事迹

吴鹏程,男,汉族,1964年10月生,甘肃庆阳市人,中共党员,高级水产工程师。1986年7月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淡水渔业专业,本科学历,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兰州市鱼种场工作。长期在市农委基层业务单位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生动物及产品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渔业行政执法工作。是兰州市水生动物及产品检疫、疫病预防控制方面的骨干人员。2010年市委、市政府聘任为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是甘肃省农牧厅“12316”三农热线咨询专家,兰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

吴鹏程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主持完成部列、省列多项高产养鱼课题,获得多项奖励。编写了《兰州市渔业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教材》并连续多年任教。参与完成了《西部内陆湖库亚冷水性鱼类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了《DHA天然营养液的研究与加工》项目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自编了《兰州市渔业技术工人等级培训考核教材》,主编出版了《渔业监督检查实务》培训教材。主持建成了兰州市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和违禁渔药残留的实验室检测工作。指导协调申报并承担实施的“甘肃省2014年蔬菜标准化创建和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中“永登龙泉寺恒竹水产养殖基地高原高寒小龙虾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同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高原高寒地区龙虾养殖方法技术专利申请,现已得到批复,通过此技术的应用使得冬季小龙虾能顺利越冬,从而保证大规模的养殖有了可靠的技术。2011年6月~2013年6月,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协作完成了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虹鳟抗IHNV性状基因标记筛选与应用》。本研究预期成果应用价值巨大,对推动甘肃省乃至全国冷水性鲑鳟鱼类养殖业具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

俞成乾同志主要事迹

俞成乾,男,汉族,生于1964年8月,甘肃永登人,中共党员,农技推广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兰州市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机推广和农民培育等工作,多次受到农业部和省市业务部门的表彰。被评为兰州市第四批、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兰州市第一批、第二批领军人才,入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2年获兰州市科技功臣提名奖。

多年来,俞成乾同志为兰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起草完成了“关于提升兰州市农业主导产业农机装备水平的几点建议”、“兰州市秦王川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规划”等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围绕服务“三农”,撰写出“机械深松营造‘土壤水库\’工程技术在兰州地区的推广研究”等不少有深度、有价值的论文20余篇,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为了破解引大灌区农业发展的难题,2004至2008年主持完成了引大灌区小型水利调蓄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和引大灌区经济作物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研究发明了将砂坑改建为水塘的实用技术,提出并建设引大灌区“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实现了由季节性供水向常年供水的转变,解决了大田蔬菜、高架大棚、日光温室蔬菜等经济作物供水问题,该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他还致力于研发机械。经刻苦钻研,研制开发出系列残膜回收机,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和省工信委新产品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捡拾残膜的利器,已入选国家农机推广目录,在省内外已推广。多年来,他主持完成了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示范推广等十余个项目,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兰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关于对于继春等10名同志进行任前公示的公告

现将市委研究拟提拔任职及平职转任重要职务的于继春等10名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如发现廉洁自律、计划生育等方面有影响任职的问题,可通过电话、来信、面谈等形式反映,我...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