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外力”帮扶川山农村脱贫活力大迸发依“内力”致富现代农民致富动力齐奔放 榆中“双联帮扶”温暖民心激发全民奔小康

兰州日报 2014-08-15 16:52 大字

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助扶持贫困村走出贫困、贫困农民走上致富路!自2012年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榆中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立足推动转型发展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全面展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两年多来,榆中县充分发挥县、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省市联扶单位的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下,借“外力”提升“内力”,增强动力,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全县贫困地区的富民产业逐步凸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联扶单位在吃准吃透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的同时,着力从国家惠民富民政策中寻找机遇,从群众所需所盼中谋划项目,帮助乡镇村社凝练和争取项目。截至目前,各联扶单位共协调争取涉及交通、农田水利、社会事业、阵地建设、生态环境、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项目621项,涉及资金4.33亿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2000余件。同时,全县已有629名致富带头人和1849名具有致富能力并有潜力培养为致富带头人的党员与2478名群众结成对子,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提高群众致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榆中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全县“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

在榆中县,位于北山的贡井乡吕家岘村是在双联行动中变化最大

的一个村子。麦熟时节,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个有着北山“北京”之称的村子。从鸡冠梁到吕家岘,一路上往去,山上,梯田里甘草泛绿、柴胡花艳;山下,全膜覆盖田里的玉米棒露出了微黄的笑脸;一条硬化的水泥路直贯通村落,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在阳光沐浴下可劲儿贮存着能量;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前宽阔的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夏日的吕家岘村正展现着一年中最具韵味的风采。一番亲历后,让人不由联想到了两年多来“双联”的魅力。是啊!正是双联行动使这里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是帮扶带动举措给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从而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蓬勃兴起,加快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不仅仅是北山的贡井乡,就连南部二阴山区的银山、马坡、新营等乡的诸多村子也因“双联帮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们不仅借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更重要的是因思想观念变“小富即安”为“规模经营”后,广大农民原动力得到了激发!

凭借“外力”破解发展难题多元“投入”破除贫困短板

近日,由兰州市工商联筹资并协调施工建设的旧庄沟村文化健身广场竣工。作为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的联扶单位,兰州市工商联根据旧庄沟村整村脱贫计划,确定今年联扶重点工作,经多方协调,7月中旬,筹资16万元并协调施工单位正式开工建设。据悉,市工商联从2008年帮扶该村到2012年确定为双联单位以来,市工商联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多次进村入户,召开双联推进会,驻村开展双联活动,为旧庄沟村办好事,办实事。投资11万元新建了80㎡的村卫生所;投资10万元硬化旧庄沟村村道0.6公里;为旧庄沟村儿童捐赠了总价值达7.7万元的衣服、生活用品等物资;投资8800元修建村彩门;投资1000元维修村级办公阵地电路。在市工商联的倾情帮扶下,马坡乡旧庄沟村经济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自联村帮扶活动开展以来,上花岔乡认真落实帮扶承诺,将承诺的事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目前,已争取资金300万元支持上花村实施第三期土地整理项目,各联扶单位为养殖点投放母羔羊125只,为黑虎子村硬化道路600米,修建平湾村上窑社至养鸡场道路一公里,并给平湾村散养鸡场投放鸡苗5000只,为大岔村协调彩钢搭建羊舍看护房10个,为50户养殖户新建集雨窖1000平米,积极扶持中药材种植全乡达到15600亩,对两村10户危房进行了改造,培训农业实用技术814人次,帮助两个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富民产业。

据了解,自“双联”活动开展以来,参与榆中县“双联”行动的省市县乡四级联村单位483个、联户干部7021名,共联系对接贫困户8371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1%,做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各联村单位结合本单位和所联系村的实际,发挥资金、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农村发展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各联村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帮助贫困乡村建设了一批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切实帮助贫困乡村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中连川乡省级组长单位省委老干局直接投入资金46万元扶持130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和舍饲养羊,帮助贫困户稳步增收。各联扶单位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和职能特点,研究制定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方案和结对帮扶推进计划。各单位以集中整合项目资源,以水电路气房、文化体育卫生、金融服务为重点,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帮助联系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已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7.33万人;行政村道路硬化率80%;新修梯田7.8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个,累计达到14332户;建成村级商贸服务社8个,万村千乡综合服务超市30个,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2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9座;新修标准化村卫生所13所,新修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40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684户。各联村单位在吃准吃透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的同时,着力从国家惠民富民政策中寻找机遇,从群众所需所盼中谋划项目,帮助乡镇村社凝练和争取项目。截止目前,各联扶单位共协调争取涉及交通、农田水利、社会事业、阵地建设、生态环境、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项目621项,涉及资金4.33亿元,解决群众急事难事2000余件。

两年多来,榆中县委积极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社会帮扶、部门整合、金融撬动等多元投入,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一是加大项目整合。县委按照“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和聚合效益。行动开展两年多来,确定进村项目116个,涉及资金7928.29万元。二是强化资金配套。鼓励社会各界积极资助贫困地区发展,对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单位捐款、企业资助等社会帮扶资金,按照“投资目标不变、用途不变、使用程序不变”的要求,配套投入扶贫开发。县政府先后协调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517户23685.1万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3564户1.83亿元,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支持发展特色致富产业。三是扩大财政支持。先后划拨资金14529万元,用于扶持富民产业开发;投入资金1569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酵面”引领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提升了扶贫项目资金的聚合效能。

依托“内力”提升致富能力聚集“产业”实现收入倍增

近日,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村民王再荣一大早就来到地里,开始收自家种植的笋玉米。王再荣家里今年试种了两分地的笋玉米,他已经将早熟的部分地收了,3000多元已经稳稳地装进了口袋。老王说,估计今年光笋玉米一项的收入就能达到5000多元。据悉,近年来,榆中县通过合作社引导,订单生产加保护价收购,在小康营、三角城等乡镇的一些群众中推广种植笋玉米拓宽农民收入。据榆中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牛建彪介绍,笋玉米是以采收幼嫩果穗为目的的玉米。榆中县笋玉米生产有较充裕的劳动力和土地保证,相对传统的玉米种植,笋玉米生长期短,在大田可以实现两季种植,收获起来省时、省力,由于笋玉米收获早,茎叶繁茂,青绿的鲜秸秆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从2013年起,通过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引导,榆中县小康营、三角城等乡镇群众开始尝试种植笋玉米,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创造可观的效益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户种植笋玉米的积极性。

8月13日,新营乡祁家河村村民李海龙在山坡上正在喂鸡。这个小伙子2012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遇返乡开始养鸡,3年来,从当年5000只鸡收入5万元到去年6000只鸡收入10万元,使他完全“享受”到了养鸡的甜头。“今年养了9000只鸡,预计纯收入可达20万元!”腼腆的小李淳朴的笑容让大家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祁家河村的马应全给老百姓办了件天大的好事!”新营乡乡长赵震对记者说,随着冷凉型蔬菜的大面积上市,前些日子低迷的菜花价格并没有引起菜农的恐慌,就是因为老马投资1300多万元的蔬菜保鲜库起了大作用。据了解,7月下旬榆中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全面上市,但由于市场原因,菜花价格一直徘徊在0.2元到0.5元之间,当时马应全投资1300多万元的蔬菜保鲜库及时投入运营后,将滞销的蔬菜全部收购入库,保障了菜农的利益。

6月10日,记者来到贡井乡吕家岘村金家湾社王灵科的甘草地,看着地里鲜绿甘草长势喜人,王灵科高兴的告诉记者:“我家里一共种了80亩甘草,政府扶持补贴的有30亩,种的时候每亩地给我补贴了500块钱,现在甘草都长得很好,今年乡上还邀请专家给我们做了中药材种植的培训,我对种植药材更有信心了。”“租了800亩土地后,我和老伴也闲不住,街坊邻舍仍然回到自家地里打工,每天按时出勤两人能挣到180元,不仅每年有土地租赁收入,每年农忙时还拿工资,我们有了很大收益的同时,他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8月12日,今年46岁的榆中县贡井乡崖头岭村村民张成平向记者谈起如今生活时一脸喜悦,去年他从本村农民手中流转了800亩土地,种植的甘草、银柴胡、黄芪等中药材毛收入达50多万元。如今,从6年前一穷二白的贫困家庭到现在3辆车、新瓦房,张成平家的变化,是兰州市通过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推进标准化生产,以此推动农业快速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去年全乡共种了35000亩中药材,亩产值达6000元左右。今年我们引进‘众友药业\’等大型中药材企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使农民借中药材不仅要实现脱贫,还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日前,榆中县贡井乡党委书记孙新华对记者说,北山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能让百姓受益最大的就是甘草等中药材。记者在该乡的吕家岘、崖头岭等村采访时看到,在“常明宏鑫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魏常明的带领下,数十名农民正在对已经成长了3年的甘草基地进行挖掘整理。“我们这里穷啊,早就盼着有人来带领我们挣钱了。现在好了,跟着合作社干,我们有奔头了!”村民张成民感慨地说。据了解,在榆中南北两山和川区的各乡镇,像张成民一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下走上致富路的已经达34253户。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榆中县积极抢抓这一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把开展“双联”行动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县委积极响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牵头抓总作用,确保“双联”行动高效有序开展。县四大班子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和贫困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发展大计,同谋脱贫出路,为全县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榆中县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开展了“三下两联一挂牌”活动,即:干部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接访群众、下基层上门服务,部门联系村、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挂牌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每位县级干部联系10户贫困户,科级干部5户,覆盖贫困户6330户。县四大班子领导平均每月下基层不少于7天,县委常委每月安排两天时间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目前县四大班子领导已累计听取群众意愿诉求1015条,梳理合理化建议607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574件,为各级联扶单位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带好了头、起好了步。根据榆中两大贫困带不同特征和优势,确定了北部干旱山区贫困片“311”工程(即:到2016年片区内贫困农户人均达到3亩高产、高效地膜田和1亩中药材种植目标,实现户均1人劳务技能培训输转或舍饲养羊)和南部二阴山区贫困片“151”工程(到2016年片区内贫困农户实现人均1亩冷凉型蔬菜或百合、人均0.5亩以上的高产高效地膜田或中药材,户均1人劳务技能培训输转或舍饲养羊)两个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全县实际,提出联扶工作“六大提升”工程,即产业提升工程、劳动力技能提升工程、农村面貌提升工程、“双联”行动攻坚提升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助推“双联”行动纵深推进。

据悉,2014年,榆中县委、县政府瞄准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为广大贫困村谋划发展富民产业,增强农民增加收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各种现代农业产业,进一步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中药材、舍饲养羊、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向精深加工等市场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4年,全县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90家;完成高原夏菜种植34.09万亩、洋芋27.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4.6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1万亩;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50个,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达到430余家。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完成凤凰湾创意农业产业园2000亩薰衣草的种植。新建以日光温室、高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710亩,基本形成青城早熟西瓜、夏官营韭菜和草莓、来紫堡红提葡萄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林业经济,完成生态林造林6000亩、封山育林9000亩、义务植树105万株,完成经济林建设8946亩。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2个,实现林下经济产值0.36亿元。不仅如此,自“双联”活动开展以来,榆中县政府在贫困乡村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班350期,累计培训贫困户劳动力3.3454万人;输转贫困户劳动力31.68万人,为贫困群众创收45.05亿元。

变“小富即安”为“规模经营”改“输血”脱贫为“造血”致富

榆中县龙泉乡水泉湾村,几年前这里曾经还是一片贫瘠的山坡,全村230户近千口人,虽然人均土地面积达到了5亩,但是农民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全村贫困人口达到了80%以上。2012年以来,随着双联行动、扶贫攻坚等行动的开展,两年多来水泉湾村悄然改变。

6月中旬的一天,金世林站在整洁的羊舍边,细心地给他的羊添草加料。在水泉湾村,金世林算得上年轻一代中见过世面的一个人:中学毕业后只身在省城打拼,开过出租车、做过小商贩、搞过水产批发,10多年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意。去年4月,在城里干得红红火火的金世林突然回到家乡办起了养殖场。“这几年农村政策特别好,不能再向以前稍有点积蓄就安于现状了,如今在双联行动、整村脱贫等各种惠农政策支持下,在农村搞特色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金世林说回家乡创业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现在村里的路好了,农电改造完成了,自来水也马上要入户了,村里已经完成了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双垄玉米产量越来越高。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变,都是发展养殖业的最好保障。”金世林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在家乡投资创业的诱人前景,他才联络了城里的朋友一起投资百万元,在水泉湾建起了第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场,成立了水泉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业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双联活动开展两年多来,随着榆中广大农村水利、道路交通、绿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基础设施的改变,各个贫困村农民自主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

榆中县农工办主任孙俊祖告诉记者:“榆中县贫困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联村联户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帮扶单位和干部的真帮实扶。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他们在不断的‘换脑\’中增强了发展生产的信心。”

“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榆中2014年51个贫困村脱贫的新方向。从2月25日开始,榆中县扶贫办在马坡、贡井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为这两个乡14个贫困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充电”,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

培训班邀请了兰州东方专修学院、甘肃农业技术学院以及甘肃彤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将自己多年总结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对当前就业前景好、用工量大的电工、钢筋工、电焊工、架子工、泥瓦工、美发、牛肉面、烹饪、装载机、挖掘机等劳务技能知识与蔬菜、中药材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手把手开展现场教学。

“参加电工培训的学员到我这里来上课……”“来、来、来,参加电焊的人我们到外面实践操作……”

“老师立焊、仰焊该怎么操作……”

这些都是来自现场培训班的农民“学员”与老师互动的声音,200多名学员将培训现场围的严严实实。为了不错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许多村民都是赶了很远的路早早就到现场排队报名,学习时的认真劲一点也不亚于在校上课的学生。

王居英是马坡乡羊下村的村民,他带着儿子来到培训现场,想让儿子学一门实用技术。“我儿子年龄比较小又不好好上学,到外面打工我们又不放心,今天在家门口就有学一门技术的机会,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很难得,我想让儿子学一学挖掘机,一技在手,到外面出去也好找工作,也是我们家增加收入的一个渠道。”王居英说。

据了解,从2月10日开始榆中县扶贫办就与乡镇联系摸底根据农民对技术的不同需求开设培训班。培训完的学员还在现场进行技能操作证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学员由技能培训学校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操作证。此次培训班将一直持续到3月15日,为全县51个脱贫村的村民带去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引领农民更好的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联村联户行动,不仅使榆中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得到极大提高,群众参与公共事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两年多来,榆中县、县政府依托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把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生命线”,谋划、争取、实施了一批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文化、体育、教育和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已解决27.33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行政村道路硬化率80%;新修梯田9.558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700个,累计达到14332户;建成村级商贸服务社38个,万村千乡综合服务超市70个,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2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9座;新修标准化村卫生所30所,新修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27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684户。

据了解,为保证联扶工作不落空、不走样,榆中县结合全县联扶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机制,确保联扶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县级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联系乡镇及其联扶单位修订完善各项规划,确定发展项目和主导产业,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安排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联扶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组长单位每月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引导联系乡镇完善工作举措,引导联户干部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纪律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联扶工作纵深推进。积极推行联村干部到乡镇、村挂职制度,挂职干部围绕发展目标、产业规划、增收计划,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把政策、技术、信息及时带给农户。建立了联扶工作确认制,让村民全程参与年度计划、帮扶项目和具体事项实施全过程,时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强化了联扶单位、组长单位、乡镇的责任意识,很好地破解了联扶单位和联系村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解决了联扶项目缩水、流失、走样的难题,化解了联扶工作年终考核带来的疑惑和矛盾。

榆中农村的变化,利益于省委“双联”行动“一分决策九分落实”的决心、得益于市委有“双联”工作中引入的负激励机制;榆中农村的变化,更是榆中委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联扶工作、聚力扶贫攻坚的缩影。

如今,走进榆中乡村的人们会发现,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亮化一新的居民房屋,修砌整齐的排水沟渠,公园式的健身广场,相辉成趣的宣传墙面……诸多新鲜的农村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昔日脏乱差的旧山乡翻身变为清新优美的新农村,一幅幅山沟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榆中人民正乘着“双联”的东风,干群手拉手结对子、心贴心想法子、肩并肩找路子,谱写着城乡联动、携手同心奔小康的新篇章!

□首席记者杨贵智文/图

新闻推荐

宝兰客专小康营乡洪亮营段隧道口发生山体滑坡5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本报讯】8月16日零时15分,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隧道口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致隧道口被埋,隧道内5名施工人员被困。在相关部门16个小时不间断的救助下,5名被困人员全...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