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工路上写“传奇”

兰州日报 2013-12-12 18:28 大字

金秋十月的一天,我的房间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不善言辞,默默地从拎着的小布袋里,掏出10余个十六开大的学生作业本,请我“指教”一下。打开那一页页用钢笔工工整整书写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即刻被那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部叫做《谎张三》的长篇传奇故事,用奇妙的构思、充满泥土韵味的方言口语,娓娓讲述了一个失去双亲、聪明绝顶的贫苦孩子在逃荒路上,跟地主老财、官府县吏斗智斗勇、惩恶扬善的故事。作品不仅塑造了一群充满侠肝义胆的平民英雄,还刻划了视财如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的丑恶嘴脸。很难相信写出这部近十五万字的洋洋大著的作者,竟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庄稼农民。他叫刘军祖,来自榆中县夏官营镇太平堡村。

刘军祖的家乡在自然条件艰苦恶劣的北山地区,为生计所迫,尚未念完初中的他就早早辍学了。2007年,春节的爆竹尚未停息,老刘就冒着严寒开着三马子,孤身一人来到兰州飞天家园,干清运垃圾的活。傍晚对着一盏孤灯,小时候奶奶讲的一个民间故事又在脑海里浮现,栩栩如生。他突发奇想,何不将这个故事拓展,写成一部书呢?说干就干,他从清运的垃圾里捡出笔墨和一个厚厚的票据本子,开始在荒地里种田,白纸上耕耘。要著书立说,对于一个只看过《三国》、《水浒》的只言片语、且已过不惑之年的农民来说,绝不是容易的事。每天重复着简单枯燥、又脏又累的活计,但这不妨碍他的构思,晚上俯在简陋的床板上涂鸦写作,查字典找生词,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两本从垃圾里捡来的字辞典,成了他最好的老师。有时候思维“卡壳”了,折磨得他无法入眠,真想辍笔洗手不干了,可过上几天有了“灵感”,又欣然动笔,欢喜不已。他咬牙告诫自己,可不能半途而废劳而无功啊!打工四年的时间里,他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命运,三易其稿,终于做成了一件平常人无法办到的“大事”。

刘军祖笑称,他的这部作品是从垃圾里拣出的“废品”,所以一直封存于箱子里,羞于面世。他的亲戚朋友、村里人都不知道身边有一位写出长篇大作的泥腿子“作家”。妻子对他的创作也是付之一笑,认为写不出个啥名堂。我真诚地鼓励老刘,这部作品是他千辛万苦从垃圾堆里淘出的“真金”啊!多投稿,亮给世人看,一定会有伯乐慧眼识珠的。

“如果能够在某一天发表出版我的拙作,或是被有识之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咱总算没在人世间白活一场”。老刘那双敦厚的眼里,充满了对美丽梦想的憧憬。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繁荣、百花齐争春的和谐盛世,胸怀大志、描绘彩色人生的庄稼农民,一定会梦想成真、大有作为的。

新闻推荐

警民一家亲患难见真情

日前,榆中县定远镇歇家咀村民周某手持写着“警民一家亲,患难见真情”的锦旗来到榆中交警大队,寻找大队协警刘军,并亲手将锦旗送到刘军手上,以感谢救命之恩。5月28日21时30分许,榆中交警大队协警刘军休...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