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品味沧桑历史感受淳朴民俗 ———记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青城(一)

兰州日报 2013-08-20 19:14 大字

编者按

青城镇相继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东滩荷花池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青城烟云入选兰州新十景,2012年10月青城古建筑群及民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有这些都成了青城当前吸引游人的关键因素。青城悠久的历史、高雅的气质、淳朴的民风和绝美的风景在城市与自然之中唯美唯丽,她不令成了时下兰州乡村游的首选之地,更成了文人墨客抒情、专家学者探究的“风水宝地”。

8月18日“2013中国兰州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的隆重开幕,更是开启了青城旅游与经济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为了推动兰州市文化旅游的大繁荣、大发展,本报将持续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色民俗、古镇保护等多方面关注兰州市又一“名片”——青城民俗旅游。

当我们走进青城时,8处极具历史积淀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点成为游人不得不去的地方:

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39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所以又称之为“狄青府”。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廊坊、陪殿、钟鼓楼、献殿、皋金二县城隍陪殿、大殿等建筑物组成。该建筑群布局严谨,风格多样。山门属挑檐式卧格结构,戏楼、献殿属卷棚式歇山结构,大殿属大屋脊式歇山结构。每年清明节都要举办“城隍出府”活动来纪念狄青。

青城书院。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是青城本地的第一所教育机构,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整个书院坐北朝南,面对崇兰山和普济阁,形如长条,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院,共有房屋33间。199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祠堂。高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由青城绅士高秉信发起修建。祠堂坐南朝北,由正厅、墓门、福堂三部分组成,正厅保存完整,由山门、前过厅、后过厅组成,墓门和福堂毁于文革期间,整个祠堂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高家祠堂沿用歇山建筑结构,属卷棚式歇山建筑。199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大院。罗家大院是由青城四大水烟坊之一的“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建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整座院落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06平方米,属三堂五厦结构,即上、下堂屋各三间,东、西厦房各五间,上堂屋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下堂屋左边也有一间耳房。整个罗家大院设计合理,古朴典雅,做工精细,具有山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2003年,罗家大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四合院。青城镇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四合院建筑49院,其中明代民居建筑1座,其余大部分是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及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分布在青城、城河、新民、瓦窑等村,其规模宏大,做工精美,古朴典雅,风格多样。2005年,榆中县人民政府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5座院落实施挂牌保护。

甘肃省榆中青城省级湿地公园。青城湿地公园位于古镇毗邻的东滩村,地处黄河南岸,地域开阔,风光秀美,现有1000亩鱼池、800亩荷塘、2000亩稻田,加上黄河乌金峡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浸没区,形成共计5000余亩的湿地。2013年初,甘肃青城省级湿地公园获省林业厅(甘林护函〔2013〕4号)文件批准建立,规划占地面积5840亩。随着古镇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已发展成为青城又一处旅游景区。目前荷花池种植的观赏莲和食用藕有500多个品种,还引进了荷花盆栽技术,实现了家里花盆中养荷花。

二龙山景区。二龙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当地人民从事教育、体育比赛和宗教文化等群众性活动的重要中心。该建筑群毁于“四清”和“文革”期间,现有相当部分重要遗迹尚存,保存最完整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大戏楼,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经青城镇多方筹资,目前已恢复建成二龙山寺、文昌阁、大戏楼、戏曲排演室、农业科技馆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包括农民戏曲排演室、农业科技科普资料馆、篮球场、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成为游客必去的一个景点。

龙头堡子——闯王墓。李自成归宿可以说是一个千古之谜,根据李自成归隐青城的传说和《李氏家谱》的相关记载,李自成起义兵败后归隐青城深山大沟里,死后葬在苇茨湾龙头堡子。在青城镇苇茨湾黄河东岸的龙头堡子山下,有三座坟墓,前冢为主,后二冢为跟班。传说这就是“皇上爷”——李自成以及两个卫士的坟墓。青城有李自成的传说、家谱、坟墓,而且坟墓面向东南,符合民俗传统,苇茨湾龙头堡子附近的李家人依据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几乎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要前去祭扫,这诸多的“证据”说明闯王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并葬于此,证明李自成归宿青城的真实性比较强。为此,镇政府计划在苇茨湾村龙头堡子开发建设李自成陵园,规划占地面积100亩,建设山门、华表门、李自成纪念馆、文物展览厅、影视厅、闯王墓、陪殿、李自成生平雕塑墙、龙头堡观赏台以及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此项目正在招商之中。

青城镇成功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后,全面提升了古镇的品位和规格,开辟了青城文化旅游的新篇章。

镇政府依托小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前街、后街、直街巷、校场路、书院巷、李家巷和纬一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高家祠堂、罗家大院、青城书院、城隍庙、二龙山戏楼等古建修复工程。整合保护古建民居3院,新建二层仿古商贸楼1600平方米,民居四合院4院。建成了青城民俗博物馆,将水烟、古家私、染织、酿造、剪纸、刺绣、黄河奇石、书画作品、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进行收藏展览。加大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开发了东滩荷塘、百年生态梨园、小河漂流、青城书院等旅游资源。四合院维修工程、古街巷改建工程完成设计,准备招标。积极开发青城古镇——东滩水乡一日游,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万元。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青城现存的古民宅中,多以四合院为主,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由于这些四合院的主人大都是各地富商,所以青城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兼有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建筑风格。门楼也根据不同需要有青砖雕花式、六柱木刻式,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以供马车搬运货物进出。这些四合院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其中有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24处,残缺的有13处,主要分布在青城、城河、新民三个村。

7月初,夏日的暖阳洒在古镇的屋顶院落,徐徐河风中,整座古镇静谧而安详。一条条形状各异的石块铺就的街道彼此相通,街道两边的古旧四合院,门庭互对,风格独特。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头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随处可见精细的雕刻。这就是百年古镇——青城。

青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据介绍,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明末清初,青城人就发明了水烟,到了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水烟的种植、加工、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水烟作坊已有2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使青城形成了独特的水烟经济。水烟业的兴起、鼎盛,推动了古青城加工业、商业、教育、文化和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古青城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这里曾经商贾云集,人才荟萃,教育兴盛,民风淳朴,被誉为“风雅青城,仁义之乡”。

青城又称条城,是西北最古老区之一。地处黄河上游,位于兰州市下游50公里处,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古老的名胜遗址,是古代西北商贸集散地之一。它西起大峡,东至乌金峡,全长14公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该区地形特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典型的桃花园。青城陆路距白银30公里,距兰州120公里,水路距兰州50公里。青城平均海拔比兰州市约低100米。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一派田园风光。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地所在。

青城因借助黄河,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有江南鱼米乡的特点,有二龙山、黄崖口、鸟岛等自然景观,又有隍庙、明清四合院、古碑等文物古迹,与之相毗邻的铜城白银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基地,新建成的大峡水电站是新时期黄河上游的现代化建设工程,历史、文化、传统、现代化交汇在一起,使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中华文明的源头,位于黄河之滨的青城旅游度假区可以给人们提供快捷方便、奇特新鲜的黄河旅游新形式,是久居闹市的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进行黄河文化熏陶的极佳境地。

新闻推荐

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上半年兰州市申报甘肃名牌产品38个

【本报讯】8月20日,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市委、市政府兰州新区办公区召开,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全市质量振兴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任务。据了解,上半年兰州市...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