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报考公务员还需回归理性

兰州日报 2013-05-29 08:11 大字

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中国政府公务员从一度的“铁饭碗”,变为下海者宁愿舍弃的鸡肋。近年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求职者重新燃起跻身公务员队伍的巨大热情。但是,这种热情的背后究竟是感性驱动,还是理性考量呢?

这两天,甘肃省招录公务员网上报名刚刚结束。截至5月27日17时30分,报考人数已经达到98180人,最热职位招考比例甚至达到了1∶764,报考人数最多的是榆中县乡镇政府招录30人的职位,竟吸引了4291名报考者。

不得不承认,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年来一直处于群雄逐鹿的态势,每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可以说承载了无数大学生的就业梦想,选聘优秀大学生去国家机关任职也是国家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随着报考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公务员考试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考”,牵系太多应考者的利益成败。

由此,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些高校不仅在校内开设公考培训班,更甚者有些高校,还将《申论》和《行测》作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高校由此降格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致使高等教育畸形发展。这就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不是为了报国,不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甚至也不是为了高收入,而只不过是为了稳定,也就是安全感,难道不是很可怜吗?当然,笔者无权去指责个人的选择。

但是,不指责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家都去考。笔者想说明两点:其一,想提醒大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有句话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应该考量一下自己,适合走哪条路,是不是适合公务员这个职业?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一定要想清楚。其二,如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走这条路,也从来没想过要走仕途,仅仅是因为职业风险小才选择考公务员,那么,这种选择或许是比较功利的,不是有抱负的表现。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应该懂得什么是“超越自我”,应该有更高远的志向,应该有更多的追求。

另外,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人才都集中于公考也有不利的一面。中央有关部门多次强调,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但不少毕业生仍把行政机关作为就业首选之地。如果高素质人才都集中于政府部门,就会使大量原本应在专业性更强的单位发挥作用的人才卡在了政府部门,形成一定的人才浪费。

无论如何,究竟怎样能使公考更加理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其解决需要多方作出努力。一方面引进相关制度改革,特别是考核机制需要深入研究。笔者建议,公务员考录可以增加一个考察环节,观察一段时间,行就留下来。这样可以降低选人用人的风险,也能“逼”着应考者更加理性地做出个人职业选择。另一方面,考者需要理智思考,不盲目跟风,积极储备知识,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成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有用之才。

新闻推荐

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民干实事省委督查组督查兰州市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

【本报讯】从昨日开始,省委第一督查组一行莅临兰州市,用两天的时间督查兰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的情况。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景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了会...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