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礼品变迁折射农村巨大变化 新式拜年映出村民幸福生活

兰州日报 2013-02-25 18:58 大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尤其在农村,以前的拜年礼物大多是年前蒸好的大馒头或炸好的米面油糕,偶尔有在外工作的亲戚提盒糕点就很新鲜。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就不同了,礼物越来越丰富,紧跟城里的潮流,有为老人送按摩仪、洗脚盆的,还有为年轻人送鲜花,为青壮年送科普书籍,小小拜年礼物彰显出农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从腊月初八开始,农村就进入了“年”的欢乐中,返乡的年轻人、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开始身着新衣服,提上礼品走亲访友,话丰收、谈变化、唠家常……伴随着秧歌、社火、秦腔,红红火火的一直要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榆中县马坡乡羊下村今年73岁的邓姓老人谈起以前的走亲戚时,连连摇头说,那时候一是吃不饱,串亲戚没什么可拿的,二是交通不便,亲戚之间一年见不上两次面。所以,提上10个头的“坨螺子”(记者注:农村一种用土灶烧成了小型馍馍,每个只有1两重。)到亲戚家去好点能吃上一碗萝卜烩菜或麦仁就很好了。

位于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的马坡乡自2005年以来,这里的种植结构调整后,冷凉型蔬菜成了这里农民的支柱产业。在这以前马坡乡羊寨村80%收入来自于劳务输出。如今这一比例被亩均收入近万元的冷凉型蔬菜所替代。农民的生活好了,这过年走亲戚也有了很大变化。如今,不少乡亲过年走亲戚还是要带上些馍馍,不过不再像以前要自己烧,每个村里都有几家购买了红外线烤箱,家家都端上买来的“袋子面”,自家榨的胡麻油,天不亮便赶去排队烤馍馍,几分钟一盘子,有酥饼子、桃酥、点心等,方便不少。不过,更多的人串亲戚时手里拎的都是箱装牛奶、盒装水果、可乐饮料、营养品……五花八门。山里的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更加关注的是健康,关注享受生活,不仅注重礼品的质量,也注重礼品的包装,审美情趣也大大提高。一些年轻人还不时用手机发出几条恭贺新春的“段子”,聊着微信……

变化不仅体现在手里的礼品,这走亲戚的时间也更紧凑了。以前从正月初二开始,传统意义上的走亲访友拉开大幕,但今年记者注意到,大年初一早上开始,人们就开始行动了。“以前大年初一只是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不能随着串门。现在你看看,小年轻们一大早就发动车辆、准备礼品,这都是因为孩子们初四就得去上班啊。”大年初一,年近70岁的姜贵清坐在炕上弹着四弦子对记者说,现在孩子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能在家呆上两天,平时都在外打工,过年走亲戚就得抓紧哩。

正月初五,记者在马坡乡窑沟村采访时,碰到一位熟人——张耀帮,他的孙子张光军一直在外打工,今年带回了对象,是一位地道南方姑娘。“这两年年轻人婚姻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小伙子都把眼光投向了同事,现在农村过年比以前要热门的多。”张光军对记者说,现在过年,不少来村里的女孩子说着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挽着小伙子进出大门,手里拿着移动电话、拎着各式各样的礼品盒,出门就打“的”……新式拜年正映出村民的好光景。

新闻推荐

桃树坪小学孩子坐上了“大鼻子”校车相关新闻榆中县首辆标准化校车上路

【本报讯】城关区政府投百万元购置的两辆校车——“大鼻子”3月5日在桃树坪小学正式投运,这意味着该小学140名学生从今春起,将乘坐标准的校车安全上学和放学。当日,记者在城关区桃树坪小学门口看到,...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