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接驾嘴村秦腔社

兰州日报 2012-01-18 01:39 大字

春节将到,农村里年味儿越来越浓。

天穹高远,田野辽阔,由起伏山岭环绕的榆中盆地里,星罗棋布的村庄貌似寂静,其实已露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村民们宰杀自养的年猪,日光大棚里生长着自育的鲜菜,又赶到集市上去采办年货。

坐落在盆地东南角的接驾嘴村,还传出了一阵阵秦腔音乐,檀板丝竹,悠扬动听。

管弦之声是从村委会的一处大房子里传出来的。当人们循声走进这个大房里时,只见很多村民在这里吹拉弹唱,正在专注地排戏。

原来这是接驾嘴村的业余剧团,冬闲或节日,就是他们活动的高峰期。

剧团成员牛武欣喜地说,我们接驾嘴村能有这么一个文艺团体,是多亏了我村的牛馥联出了大力。

牛馥联,原榆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已多年,如今已年届七旬,奇的是他和妻子都痴迷秦腔,妻子梁萍还能粉墨登场,扮演须生,这在乡村里是不多见的。

接驾嘴村原本没有戏台,牛馥联便自掏腰包两万元,赞助村上在村子中央修成了一座油漆门面的舞台,又拿出两万元购置了一些必要的戏剧服装。这样村上的好家们就有了用武之地。

牛馥联的行动感动了村上人,他们齐心协力地排戏。几年下来,他们排演了秦腔本戏四本,折子戏十多出,给接驾嘴村的节日增色不少,给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元素并提高了档次。

秦腔,当下有些青年人不大接受,并讥为可震破耳膜震塌舞台,但在天高山远的乡下就不一样,这里的村民从小就有秦音入耳,听惯了那种高亢激越的吼声,耳熟能详,觉得很过瘾,尤其是苦戏(悲剧)中的苦音二六、苦音慢板,那种悲婉凄切真能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眼下的乡村,家电已普遍,光碟上的流行音乐响彻乡村农舍,但你唱你的,我爱我的,只要哪里演秦腔戏,村民们还是奔走相告,趋之若鹜。

牛馥联自从帮助故乡接家嘴村成立了相当规模的这么一个演出团体,他们老两口的晚年生活也就有了归宿,也可以说这个村剧团是他俩的精神家园。他家住在县城,农闲季节的双休日,孙子有人带时,他俩就开车来到老家接家嘴村,在村委会的那个大房子里,两人挤坐在父老乡亲中间,围着火炉共话家常。时候一到,几个琴师从盒子里取出板胡、胡琴,司鼓的拿起双槌,铙钹等铜乐器也有人操作,牛馥联则拿起梆子打拍节。

于是村民们喜欢的秦腔音乐就响彻了整个大屋子空间,并向村子上空传播。

他们开始排练秦腔本戏《大辕门》。

衣着朴实,相貌朴实的一位村民,双臂往后一背,坐于凳上,做杨宗保被绑状;一个年约五十的农村妇女从墙角落取过一根白木细棍,拄在手里当龙头拐杖,于是她脸上的表情立马有了佘太君的贵妇人气概;牛馥联的妻子梁萍则挑大梁,她扮演主角杨六郎,拿一顶儿童的帽子做帅盔,虚拟着提袍甩袖动作起来。

虽是排练,大家还是很认真的。

司鼓的年轻村民技术熟练了得,双槌敲击板鼓,如同啄木鸟啄枯枝一般快速,高举檀板拍击时,那紫色木板竟像发出了金石之音;拉板胡的老者更有意思,他手里有节奏地拉动琴弓,左手手指灵巧地在弦上滑动,但两眼却闭着像是睡着了一般,其实他老人家是乐在其中,完全是一副陶醉的神态。

这是乡村里太平盛世、文化昌盛的图画。

当有人问起牛馥联这么多年你一直扶持故乡剧团,这正符合当前中央号召文化建设精神时,牛馥联竟慌了,说,我的起点很低,出发点仅仅是个人爱好,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充实一点就是了。

村民牛灿说,我知情,牛馥联说的是客气话,如果他们老两口仅仅是过戏瘾,那县城里就有退休老干部唱秦腔的,那县城健身广场里唱两嗓子多近便,而他为什么偏要在双休日开车跑到乡里来哩?说穿了,他心里有我们百姓。

剧团成员牛武也说,牛馥联是当过领导的人,虽说他们老两口也有这个爱好,但是他自掏腰包,风里雨里撑起这么一个乡村业余剧团,他心里的大目标是老百姓、国家和文化事业!

是的,乡下村落接家嘴,就这样丰衣足食,干群同乐,和谐吉祥,欢度春节!

这是榆中大地上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甘肃旅游揽金15亿余元

【新华社兰州1月30日专电】据甘肃省旅游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西部旅游热点地区甘肃省共接待游客260.94万人次,同比增长24.53%;实现旅游收入15.53亿元,较上年同期...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接驾嘴村秦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