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造金城之重:边缘而非中心

兰州日报 2011-07-28 02:52 大字

金城七月,鲜花烂漫,我常走出书斋,一切都扔开,去寻访古迹,叩问市井。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月泛莲池。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兰州举人江得苻的这首诗,道出了金城的昔日风韵。但今日的魅力兰州,又岂能用一首诗描写得完?登高眺望,俯瞰兰州,只见黄河西来,穿城而过,浩浩荡荡一河大水,奔腾而来,真有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我是个恋旧的人,常常觉得兰州是自然的美,她就像一颗兰草,“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盆景”。然而,我对兰州美的贪恋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我们倾心向往城市现代化的新——它充满活力,能极大地满足我们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及富裕生活的占用;另一方面,我们又无限眷恋传统的旧——它让我们讲究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散漫悠闲的低调生活。这其实是我们内在的滞重文化心理在作祟,我们似乎不应当忽视一种忧虑,它一直像个幽灵一样纠缠着我们的头脑。这忧虑便是,把城市改造当做洪水猛兽,唯恐它的释放会破坏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和谐之美,泯灭一座城市的内核。

黄河冲出的兰州盆地长达百余公里,其中间又被柴家峡和金城关峡分隔为河口、西固、兰州三个河谷平原。整个兰州市区便似一字长蛇阵般摆布在这带状的平原之中,黄河则如一条巨龙游弋其间,使得兰州成为中国西部最优美,似诗一样经得起玩味的城市,也是最无生气,似一部生硬的字典经不起解析的城市。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再造”已变得不可或缺了。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兰州中心城区承担了过多的城市功能,随着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当前,兰州市的城市建设面临破解城市发展空间狭窄的困境,城市建设用地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且具优质旅游资源的榆中、皋兰、永靖诸县,理所当然应肩负起兰州城市发展的新使命。故再造金城之重:边缘而非中心!而这边缘之中的几个关键词是值得我们去品鉴的,亦或是再造金城重斧下落之处:

兴隆山

兴隆山,一座牵紧黄河衣襟的陇右第一名山,溪水入怀,树声盈耳。兴隆山离兰州 40 公里远,乘车约一小时。它有着亿万年的原始森林,绘成四季分明的山水画卷:春天树木吐绿,山花烂漫;夏日山溪瀑布,绿树浓荫;秋日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寒冬白雪皑皑,绿树银花,一年四季都有美不胜收的风景。有此供人临水洗心尘,坐山悟天机的曼妙去处,乃自然之厚赐。“兴龙”、“栖云”,双峰对峙,主峰巍巍,群山踊跃。

兴隆山的神韵还不止这山横翠微,野芳夹道的自然之秀丽,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人文之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佛虽乃虚妄,但兴隆山的文化遗存确实是真实可鉴的,山中庙宇林立,譬如二公祠、朝元观、丘祖阁、菩萨阁等。然而,兴隆山的神佛多而杂,各处庙院简陋狭小,院中又广设音乐茶座,吸引游客休闲。有人唱起卡拉OK,走音跑调的流行歌曲在古老山林中肆意穿行,对其他游客是一种折磨,对清净自然是一种污染。旅游业的发展哪能这么简单呢?我想,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相和谐是我们再造之一重。漠漠黄土高原中,能有这样一簇青山,全靠了一代代人的护养。希望十年之后的兴隆山能持存那份雄浑苍莽的神韵,在北国豪放的高山大川中独守了一份清丽婉约。

青城

“吾邑介在皋榆,山川之灵秀,姓族之繁衍,习尚之敦朴,人材之辈出,艺术之精研,物产之丰富,地虽弹丸,名齐县邑”。被誉为“风雅之地”的青城古镇,古时又称“龙沟堡”、“一条城”、“条城堡”,位于榆中县北部的崇兰山下,与白银市隔河相望,距兰州不远,奔涌不息的黄河在这里一摆尾,便有了绿树掩映下翡翠般安放在河阴的青城。一条条街道相携而落,长得蜿蜒曲折,好像小镇弯弯曲曲的岁月;短的干脆利索亦有一种庄严恬静之美。然青城的内在美是那些古朴醇香的民居,这也是它真正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

青城的古民居被誉为“西北民居的活化石”,最具代表性的是罗家大院、高氏宗祠和青城书院等。若说甘南郎木寺是藏域风情未受现代化文明侵蚀的净土,那青城便是古代文化未被“现代化”进程毁灭的标本。然青城的知名度与交通通达度还有待提高。一座城市有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其中很大一部分又依靠我们共有的历史遗存来传达它的蕴藉与温情。再造兰州,何不以青城为例坦诚我们这份共有的情感,去创造我们共有的实在与精神之家园呢!

榆中大学城

常驻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师生们让我想起海德格尔存在思想大厦中的“诗意地栖居者”。他们享受着湛蓝的天空、优美的环境、清洁的空气以及广阔的土地,还有百万册的图书,以及在兰州主城区和榆中往来自如的知识人。我想一个诗意的栖居者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榆中大学城具备了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同时他也给不同的栖居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受益选择。对于大学学子而言,他们充裕地具备学习、生活、运动所需要的各类场所,因为他们的校舍矗立于宽广的榆中盆地,他们还有自己连绵的后山——萃英山。经常爬山的几位外教与学生们,他们徜徉在萃英山上,使我不禁又要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成为他们的专属了!这是一个无“乱耳丝竹、劳形案牍”,远离喧嚣的寂思彻悟之地。对于那些淳朴的老农而言,偌大的大学城改善了环境、带来了商机,使他们走进了新生活。

榆中大学城走过了它十年的发展历程,十年后,我们希望规划中的33平方公里得到最大的善用,希望我们久久未能看到的“一心两道三带四片”得到落实,真正建造一个舒心的公共服务中心、畅通的一纵一横主干道,养护好规划中的三条自然带,合理统筹大学片区、城市共享资源片区、产业片区、居住片区四大功能区,使它成为兰州发展的品牌。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只属于仙历者的感觉,现在经常出现在我们普通人的身上。时代的飞速变化把过去兰州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覆盖上了蛛网和灰尘,以至于我们心中不免升起一种迷惘和失落。现在的金城需要我们开拓,这种开拓重在城区的边缘,我们赋予它优美的关键词。因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劳动者将以这些关键词为代表的兰州与它的边缘勾连起来,构建“再造兰州”的边缘之网,用它过滤掉兰州脏腑的灰尘,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新与眷恋的旧有机结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城市中心与边缘的和谐发展。

新闻推荐

榆中36例“先心病”患者沐浴希望之光

【本报讯】“小病有医保,大病咱不愁”这句朴实的话语是榆中36户先心病家庭对“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公益活动最有力的总结。“我母亲...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