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命之门向先心患儿敞开

兰州日报 2011-03-23 03:52 大字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这个疾病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而且治愈率达到90%,但不菲的治疗费却让许多贫困患儿家庭无能为力。为让患儿得到及时救治,今年1月,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活动,明确手术费用资助标准为1.8万元至2.1万元。在各级民政部门与各大医院通力协作下,救助行动高效而迅速。患儿家庭从申请到通过筛选确定,从边远地区到省城治疗,时间不到两个月。

无钱医治,孩子的病只能一拖再拖

今年16岁的小白在11年前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1年来,小白经常口唇发紫,呼吸困难。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无奈一次性支付2万多元的手术费对他们来说实在无能为力。小白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是榆中县连搭乡马家寺的农民,原本一年六七千元的收入也不至于令他们成为低保对象,可是没想到妻子和女儿先后生病令这个家负债累累。

“1995年,妻子得了一场重病,做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没想到,2000年,5岁的女儿又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告诉我们,手术费要两万多元,可家里实在拿不出来这笔钱了。”小白的父亲说,无奈之下,女儿的病只能靠吃药来维持了。可就是这每次几十、几百元的药费,十几年下来,居然断断续续地花了三四万了,家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不说,小白的病也没彻底治好。“要不是政府给我们提供这个免费治病的机会,孩子真的是要给耽误了!”

与小白同病相怜,家住天水、13岁的李丽萍也是从小就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外出务工挣钱,仅够基本生活。“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她3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可手术费要好几万元钱,我是一个农民工,收入很不稳定,根本没有余钱为她治疗,只能吃吃药,控制一下病情,手术就只有一拖再拖了。”小丽萍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的病不仅让全家人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负担更是让孩子十分痛苦。

小白和小丽萍是不幸的,但“先心病”的救助活动让他们看到了生命的曙光。3月11日,记者分别在省人民医院和兰大一院的住院部见到了小白和丽萍——今年1月,在住地所在县民政局的协调下,她们的家人上报了“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申请材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就住院做了手术。

多方参与,重点救助逐步推开

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各省区之末,由此造成困难群众中患特大疾病的家庭就医艰难。为改善这一状况,省民政厅对先天性心脏病等能通过手术康复的特大疾病逐步展开重点救助。”省民政厅副厅长沙仲才说,今年1月,“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活动”在四川省如期开展,目前,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兰大第一医院、兰大第二医院、兰州市人民医院承担了此次“先心救助”的义务,首批40名来自全省各州市的患儿已分别入院检查,并陆续接受手术。

3月8日,兰大一院的心脏监护病房里,彩色气球飘舞在半空,病床前,鲜花含苞欲放。当天,李丽萍、马巧红等5名先期入院的“先心”患儿术前检查全部结束,据主治医生王东介绍,依次实施了手术的孩子们手术成功,恢复情况良好,预计两三天内就能出院。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医院专门成立了救治专家组,从全院调配医疗护理力量,还为孩子们制作了病号服,生活上更是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医院,配合政府实施救助活动是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医院会选择最好的专家组和医生、用最好的设备,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严密组织实施手术,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专项资助,患者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杨达告诉记者,此次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合及其他能通过手术康复的先心病症,患者家庭或本人是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等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户进行救助。为了方便患儿家庭,进一步减轻其经济负担,今年1月份开始,由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医院心脏外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携带彩色B超机,兵分几路,亲赴全省各县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筛查。一个多月以来,经过筛选,专家组确定了第一批4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成为救助对象。

沙仲才说:“此次在甘肃省开展的‘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活动\’,将对贫困家庭中患有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手术康复治疗,该项目每例手术治疗费用平均为2万元左右,通过筛选确定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获得1.8万元到2.1万元不等的资助。实施这项医疗救助活动所需费用,全部由省民政厅筹集,现已下拨到各地,不需要患者家庭承担任何费用。”据介绍,贫困家庭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向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提交申请表,经过民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审核后,由市(州)民政局报省民政厅备案同意,由县(市、区)民政局组织到有关定点医院进行手术康复,费用由县(市、区)民政局与定点医院进行结算。

积极探索,“五位一体”模式显成效

“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活动”是四川省一项为民所办的实事,也是探索四川省建立“参合参保、住院救助、大病救助、门诊救助和慈善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据杨达介绍,四川省在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中,积极推动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在此次救助活动中,对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由各县(区)民政局支付参保报销后剩余部分的手术费用;对尚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手术费用全部由各县(区)民政局向定点医院全额支付;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确因家庭贫困无力缴纳住院押金的患者,将由各县(区)民政局向定点医院承诺支付。

近年来,省民政厅积极探索开展四川省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五年时间共支付救助资金14.98亿元,使425.59万人次获得救助,据了解,在今后2至3年,省民政厅还将逐步救助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家庭患者。

新闻推荐

甘肃省首个农民田间学校开班 67岁老农民和年轻人一起踊跃报考“田秀才”

【本报讯】 四川省首个“农民田间学校”教学班在春播之际开班授课啦!3月25日,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的培训大厅里座无虚席,来自榆中县三角城高墩营村的300多名农民摒...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