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城“大户张”与“百忍堂前有太和”的传说

兰州日报 2010-09-10 05:09 大字

许多人都知道,兰州榆中县青城古镇本地的张姓有“大户子”和“小户子”之分,而这“大户张”的称谓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据现存于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村张氏祠堂中的石碑记载:“大户张”的始祖张整,字暇仪,元末南京凤阳府清河县人(清设安徽省后,凤阳府归安徽省管辖)。

公元1352年,凤阳朱元璋起兵抗元,张整与胞弟张保一起参加了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赏识。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大明。明洪武25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特封其14子朱英为肃庄王,封地就甘,张整与张保承明太祖朱元璋之命,护侍肃庄王来甘,任中护卫左所军笈(大户侯)。

王府起初设在甘州(今张掖),后迁兰州,张整随侍来兰。张整来兰后,先后戍守买子堡(今来紫堡)、盐场堡、条城堡、后定居条城。自张整于公元1397年来甘至1999年,己历602年,繁衍25世,人丁兴旺,功名辈出,为兰州、白银一带的旺族。

为什么青城人把张整后裔称为“大户张”呢?第一种说法:人常说:“大户张”百忍传家。据《旧唐书·刘良传》载:大唐麟德年间(公元664—665年),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途经郓州寿张县,闻听张公艺九世同堂,亲临其宅。张公没有立刻回答原因,他派人取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然后不慌不忙小心翼翼地摊开纸,研好墨,满怀激情,饱蘸浓汁,潇洒自如地在纸上连写“忍”字百余个,高宗茅塞顿开,立晓其意,脱口说道“百忍堂前有太和。”皇帝的赐语,把一个不出名的大户张,一时在各州府县传开。事后张公艺将“百忍堂前有太和”书成中堂挂在房内教育后辈。又过多年,后辈文人加了上联“一勤天下无难事”拼成对联,启迪后人恪守铭训,永做好人。

另外一种说法:民间常说忍字心头一把刀,一忍再忍,方能创造和谐,张家祖祖辈辈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祖先张百忍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姓张的人,他的忍性极好,无论别人怎样惹是生非,挑衅滋事,他都忍而不发。当他的儿子结婚时,突然大门外面来了一伙穿白戴孝哭声喧天的人们,他们宣称前来吊丧,因为张死了父亲。亲戚朋友各个义愤填膺欲赶出门,张却阻止了他们,反而好言好语招待他们吃喝,为首的提出了更无耻的要求,要在新房睡一夜,张也应允了,整个婚礼被搅得乱七八糟。第二天,睡在新房的人竟然变化成一大块人形的金子,原来这是金甲神来试探张的忍性,张的忍功达到100次,位列仙班。张的后辈得到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鼓励再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历史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居在各地的后裔仍以“大户张”为联络号,当成攀亲的依据。而青城的“大户张”之始祖张整又被赐封为大户侯,故此后人称为大户张。如今大户张仅条城支系己逾三、四万人,遍布于白银区水川、强湾、王岘、武川,靖远县北湾、糜滩、乌兰、东升,平川区共和,景泰县芦阳、一条山等许多乡镇以及兰州、榆中、皋兰、古浪、西宁、北京、内蒙古、新疆等数10个省市县。并且有些支系因多年分散己无从查考。但榆中青城镇的上坪村、下坪村、东滩村、大园子村、建亭村、地湾村及位于黄河北岸的白银水川镇白茨滩村、张庄村一带为“大户张”最集中的地方。

新闻推荐

榆中开展打击制售“黑心棉”专项检查 新棉被里翻出医药处方单

【本报讯】9月3日上午,榆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甘肃省纤维检验局的执法人员在榆中各大高校集中开展的打击制售“黑心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现场查获8个窝点的220余条“...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