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薛达与榆中一中

兰州日报 2010-05-19 06:00 大字

创建于民国32年(1943年)的榆中中学(榆中一中前身),开启榆中县中等教育之先河。榆中县地处干旱地区,当时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1943年之前,凡上中等学校者,都负笈兰州或远涉他县。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兰州师范学校为防日寇空袭,迁来榆中籍城隍庙权作校舍。后日寇气焰稍敛,兰州师范搬回兰州。榆中地方志士仁人,受兰师之启蒙,动兴学之鸿志,众议筹建榆中中学,以解学子远方求学之苦。

兴办学校,最主要的是,特别是德才兼备、名孚众望的校长人选至为重要。经大家商议物色,认为在省教育厅任科长的薛达是最为理想的人选。几经邀请,薛达应命,榆中中学的创建自此起步。

薛达,字上之,又名世昌,祖籍陕西韩城县,其曾祖父薛遵道经商来甘,定居金县(今榆中县)清水镇。清光绪十九年(1893)农历正月二十二日,薛达出生于清水镇一个耕读亦商之家,排行第五。其长兄薛炳南(字寿山,又名世英),为清末廪生,光绪年间创立清水镇小学堂,捐资童役一人独支,亲任教习。薛达6岁入学堂,受长兄启蒙,9岁已读完“四书”“五经”,接着选送县学从师于榆中一代名师张绍庭(清举人,曾任礼部主事)先生门下,且独得先生器重,薛达也终身敬师如父,与老师长子张一悟同窗而成莫逆之交。

民国初年,薛达进入陇上大儒老翰林刘尔炘为校长的省立一中(原文高等学堂,现兰州一中)。当时刘尔炘聘用的教师中有几个前清遗老,他们有的不谙新学,古文学识也不见佳。薛达当年书生意气,才思敏捷,不满那些老朽讲课,常提问诘难,于是受到老师斥责,薛达又写文章讽刺那几位“冬烘先生”,矛盾激化。薛达率百余名学生要求校方解聘不称职教师,遂酿成了学潮。刘尔炘很生气,报请省局,召开大会要闹事学生公开认错,大会上大声喝问:“这次学潮是谁领导的?检举出来,要递悔过书!”话音刚落,薛达愤愤走上讲台,在准备好的白纸上大书“薛达”二字,指袖扬长而去,刘尔炘无可奈何,出榜将薛达开除。

1913年薛达考入西北大学学习政法,后又去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书,1917年夏毕业回乡,将其兄所建清水小学堂修葺发展,重振旧风。不久受命担任榆中县文成小学校长,颇受学界称誉。

1921年至1931年先后任职于兰州市政筹备处、甘肃公报局(局长)和新陇日报社(社长)。1932年薛达参加文官考试,铨叙荐任一级,任命为清水县县长。1937年任临潭县县长。1938年陇上大老榆中同乡水梓出任省教育厅厅长,邀薛达担任教育厅第一科科长历时4年。

薛达创建榆中一中

1942年,榆中拟办中学,众议校长非薛达莫属。薛达当时已届知命之年,心劳多疾,但乡里所请,为造福桑梓,遂慨然允诺,且为表决心,将寓居省城兰州的家眷也迁回榆中。他一到任,首先组建了由各方人士组成的榆中县立初级中学筹备委员会,选定城内隍庙庙院作校址,恰逢县政府查获龛谷乡庙儿沟盗伐林木一案,便申请调拨部分收缴木料作建校之用,又拆旧庙,凑集砖瓦,动员县城及川区大户出车出人修建校舍,开办经费仅争取了一点县拨仓粮,再由商会摊派、众人集资,备尝艰辛。1943年秋,招收了第一届初一学生白廷隆、杨映汉等五十名。校舍尚未完工,暂借文成校孔庙大殿作教室一学期,翌年春才迁入城隍庙。薛达凭他在省城教育界和地方上的影响,积极游说,聘请了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及西北师范学院等高校毕业的王陇英、丁俊成、沈本和、刘志民等任教师,另聘兼课教师陈伯良(黄坪采金厂)和康野僧(榆中银行行长)分别担任数学和英语教员。教师薪金仅月供粮食120公斤,有时还不能保证,条件虽苦,但大家都能和衷共济,甘之如怡。薛达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土块、抱砖瓦、清地基、平操场。校园校舍改建完工,虽仅容两百多名学生,但已是培育国家栋梁之材的地方学府了。1945年秋,已招满了三个年级的初中班,教室、师生宿舍、图书室、实验室、操扬已初具规模。校门上方横楣镶刻着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榆中县立中学”六个行草大字,左下角书“右任”二字,笔力苍劲圆活,为校园大增风光。校门内木质屏风上书写了薛达所作校歌一首,词曰:

争先!争先!曙光破中天。兴隆高,龛谷俨,山川俊秀,学子万千!哪个志气不在昆伦巅?家乡的文化在我们双肩。可爱的同学们哪,读书之乐乐无边。庄严灿烂的新家乡要实现。争先!争先!曙光破中天,请看无数的新青年,欢呼陇上健儿万岁,榆中中学万万年!

这首歌,在当时为鼓励学生勤恳学习,奋发向上,起着座右铭的作用。

榆中中学在薛达领导下和教职工、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日新月异,稳步前进。历时三载,于1946年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

不畏权贵  平易幽默的“老家儿”

薛达在榆中中学五度春秋,管理堪称严谨,对学校的倡导建树,功绩卓著。他好穿长袍马褂,手拄“文明棍”,平易近人,亦庄亦谐。薛达耳朵微聋重听,与人说话喜欢高声大嗓。他学识丰富,乐于谈天讲古,曾学聋子赶集的对话自潮,别人听来却忍俊不禁。学校师生员工,社会工农士商,三教九流都愿与他接近,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家儿”。一次国民党驻军一个连长要占用学校课桌,连声喊要条桌,总务老师把他领到薛达办公室,薛达故作热情说:“要笤帚?好说好说!”装聋拐话,硬是把那个连长支走。

1948年,薛达急流勇退,辞去校长职务,去筹建县文献委员会。

薛达不畏权贵,仕途坎坷,唯以桃李满门而自慰,曾撰一联表露其心情,联曰:

一生尽官长县长科长校长,

如今什么多累多祸多害多。

此联基本概括了他在民国时期的酸甜苦辣。1953年薛达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受命编写人物志,他在家自费订阅报刊,学习与改造不辍。晚年因生活安定,子孙上进,常吟“夕阳无限好”自珍自勉。1959年11月23日逝世,终年66岁。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薛达创建的榆中中学现已成为一所拥有4000余名师生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抚今追昔,薛达创建榆中中学之善举,至今在榆中教育界传颂,为几代一中校友所铭记。

新闻推荐

青兰高速发生重大事故 致8死3伤省、市领导作出重要指示

【本报讯】 5月21日上午10时30分,青兰(G22)高速1862KM+300M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豫EF8918半挂牵引车失控后导致现场多车相撞,致8人当场死亡(其中5人为小学生)、3人受...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薛达与榆中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