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医改这一年

甘肃日报 2013-12-24 08:21 大字

甘肃医改这一年

健康教育专家现场示范如何使用健康保健工具包。(省健康教育所提供)

本报记者 宜秀萍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遵循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思路,甘肃省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向基层倾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各级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卫生信息专网全面启用,群众看病报销更加方便快捷;预防为主、健康管理的理念大力推行,医改红利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大病保险试点推行

前不久,陇西县巩昌镇低保户黎军强因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入住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总共花费了73023元,对一个低保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庞大到无力承担的开支。

“多亏有国家的好政策,几样加起来报销了6万多元,个人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黎军强细数:“新农合报销32733元,大病保险报销19246元,民政大病救助10147元,我个人只花了10897元。”

黎军强提到的大病保险是甘肃省今年在庆阳、金昌、定西3市试点推行的一项惠民新政。该项制度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甘肃省大病报销起付标准为5000元,报销比例分段递增,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可达到80%。

实施这一政策后,大病高额花费患者报销比例会有大幅度提高,从而彻底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以黎军强为例,如果没有大病保险,他个人自负费用为30142元,实际报销比例仅为58.7%,加上大病保险后,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了85.1%,个人负担明显减轻。

2014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一惠民政策将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届时,甘肃省将构建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底线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看病费用即时结报

2013年11月13日,甘肃卫生信息专网正式启用,除了部分没有通信信号的村卫生室外,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接入专网。

“卫生专网的启用标志着甘肃省卫生信息化工作迈上了高速路,对参合农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住院看病可以及时结报了。”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6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新农合即时结报,具有参合缴费、医疗标准审核、费用补偿报销、健康档案查询、小额取现、结算及消费等六大基本服务功能的新农合“一卡通”,实现了以乡为单位全覆盖。27种重大疾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保障和省内异地即时结报范围。

“‘一卡通\’就相当于农民的健康身份证,上面记录了持卡人的各种健康信息。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以刷卡实时结报。医务人员通过‘一卡通\’可以直接了解农民的病史和就诊记录。”张掖市甘州区卫生局副局长、合管办主任贺建英介绍,目前,甘州区已实现了全区卫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不仅方便了参合农民就医报销,而且还能对新农合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监管,防止过度医疗、报人情账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医疗远程会诊系统覆盖全区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与省级三甲医院连通,遇到疑难病例,可随时申请省级专家会诊,实时指导解决问题。

2013年,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了无假日门诊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全部开展门诊服务,并增加了专家、名中医门诊出诊比例。省级各大医院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患者可通过“12320”热线、网上预约、手机等方式预约挂号,有的医院还实现了分时段预约,进一步方便了患者。

2013年,全省农村“120”急救网络覆盖到了乡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了急救病人先接诊、后办手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及时抢救。部分地区还试行了医保病人“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健康教育走进家庭

“现在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造成的,如果大家都能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就能有效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省健康教育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主要是减少病人,而减少病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健康教育。

基于这样的认识,甘肃省卫生部门将2013年定位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年”,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病人、减少大病。

2013年,“全面推进培训村医15项中医适宜技术、刷写健康文化墙、开展村民健康沙龙”这三项工作被称为“村级三件事”,在全省全面推开。

在完成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甘肃省更加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村医培训工作。推拿、拔罐、刮痧、蜡疗……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医适宜技术,成为全省村医的必修课。依托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省建立了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并成立专家库,根据全省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排序,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目录中,筛选出约50项符合甘肃省情的适宜技术,编写培训教材,采取远程培训方式,培养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在此基础上,建立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训中心,县级中心结合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在省级目录中筛选不少于15项适宜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演练等方式,传授给每名乡村医生。同时,新农合对进入全省推广目录中的中医适宜技术实行全额报销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动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以县为单位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覆盖了所有行政村。

“桔梗甘草金银花,治疗咽炎就用它”“乡村医院药便宜、门诊看病能报销”,一墙一验方,一墙一政策,一墙一知识,今年以来,这样的健康文化墙遍布甘肃省农村村组。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形象生动的漫画,一路看过去,就像走进了健康课堂,与村民息息相关的防病保健知识、卫生惠民政策、预防接种知识等,全都刷在墙上,村民看得懂、用得上。

这是甘肃省摸索出的健康教育新载体,利用农村醒目处墙面,将预防和治疗常见病的知识、民间单验方,以及根据中医疗法编成的歌诀等内容刷写在墙上,方便村民学习和掌握。

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甘肃省卫生部门又将这样的“健康文化墙”引进了城市社区,并在各级医疗机构中以活动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宣传这些健康常识和卫生政策。

为农户免费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是今年甘肃省为推动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又一举措。今年6月,全省首批30万农户领到了这份“健康礼包”,里面装有体温计、腰围尺、限盐勺、体重指数速查表、刮痧板及刮痧油、拔罐器、艾条、食盐热敷包、《居民保健手册》等物品。在乡村医生及各级健康教育骨干手把手的指导下,领到工具包的群众基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初步掌握了简单的中医适宜技术和健康保健方法。目前,第二批约150余万份“健康礼包”正在发放中。

在农村村社建立“健康沙龙”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又一个抓手。今年,甘肃省选择永登县长丰村和会宁县柴家门村作为试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专家走进村社,针对村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同时,由当地村医组织发起,在村民中随机开展以传播交流健康知识,掌握日常保健技能,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题的聚会,让村民参与体验,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经验,近距离分享健康信息,学习保健方法。

“把看病、保健的方法教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明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病人。”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表示。

【说话】让群众享有更多医改红利

宜秀萍

甘肃经济总量小、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医疗服务能力弱、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基于这样的省情,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初,甘肃省就确定了资金投入向基层倾斜,让基层群众优先享有改革红利。

2013年是医改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完成了第一阶段为期3年的医改任务之后,医改红利初步释放,群众得到的实惠初步显现。围绕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3年,甘肃医改继续发力,首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政府通过购买商业服务,用有限的公共财政放大基本医保的保障效应,是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机制创新。初步试点结果证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筑牢了医疗保障底线。在新农合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年稳步提高的同时,今年,甘肃省借助卫生专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参合农民看病报销即时结算,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根本的莫过于从源头上减少病人,而健康教育就是预防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深入推进医改的过程中,甘肃省积极探索建立以家庭为单元的多形式健康教育模式,将防病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城乡居民,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病人。

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推进就医方便快捷、大力开展健康教育,2013年,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释放了医改红利,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新闻推荐

双联行动的温暖记忆

双联行动的温暖记忆本报记者吴梦寒2013年,是双联行动在甘肃省深入推进的一年,是贫困地区群众为全面小康奋力拼搏的一年,也是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共谋发展的一年。站在新年的门槛回望,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

永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甘肃医改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