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观念一变天地宽

甘肃日报 2012-10-25 00:22 大字

——省委双联行动取得“四项突破”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宋振峰

“机关干部来联村联户了,是不是能给每家每户分一笔钱?”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伊始,有些农民对这一行动有过这样那样理解上的偏差。

他们的确想错了。双联行动,是帮扶,而不是包办。与以往的送温暖不同,40万名各级干部在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时,从最基础处入手,从最长远处谋划,分析贫困的根子,开出脱贫的方子,帮他们换脑筋换思路,激活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规模空前的双联行动,让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突破性转变,他们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提高了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发展思路活起来了、致富的路子宽起来了。

曾经不借不贷守着穷日子的农民观念变了

过了花甲之年的钱国珠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10月农闲,他没有像往年一样闲下来,而是在自家的羊圈忙碌着。

老钱这一排新崭崭的羊圈,是今年才建的。他自个儿的房子,却还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土坯房。他笑着对记者说:“羊住的都是水泥地,比我住的要好很多倍,等以后咱腰包鼓起来后就能盖新房了。”

钱国珠所在的永登县七山乡庞沟村,远在大山深处。这里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山上连草都不长,是典型的贫困村。

以前,钱国珠家17亩地全种的是小麦,一年下来“连嘴都糊不住”,这两年种成地膜玉米了,一亩能打七八百斤。不发愁温饱了,可老钱总觉得缺钱花,他想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做饲料搞养殖,可投入的资金从哪来?

“以前的想法是再困难也不贷不借,怕欠下账还不上。”钱国珠告诉记者。

在来自省引大入秦管理局联户干部的“游说”下,今年6月,老钱终于痛下决心,生平第一回贷了款,一贷就是近9万元。用这些钱,他盖起了羊舍,买回了50只小尾寒羊。

“再有一个月,30多只母羊就陆续下羊羔了,保守算有50只,等明年开春这些羊羔出栏,最少也能卖2万多元吧。”10月22日,钱国珠对记者说。

“我得好好干一把,让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儿媳妇看看,待在农村搞养殖也能致富。”钱国珠说。“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联村联户干部的鼓励,我怎么可能做这么大的事?不说别的了,光贷款,都是过去不敢想,也不敢干的。”

市场经济的理念换了穷山沟农民的脑筋

这两天,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股份制的尤国强,正在按照股份制的理念,紧锣密鼓地谋划着“蓉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运营。

这位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村民,在合作社里,入股10万元,与其他入股的3名村民相比,占了大头,自然而然成了理事长。

“我以前就是一个在山沟里种菜的农民,连经商都不懂,还说啥入股办公司?能这样,真是要感谢帮扶我们的福建蓉中村。”尤国强说。

北顺村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联系村。双联行动启动后不久,经他多方协调、牵线搭桥,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和北顺村牵手合作,开展了“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结对帮扶活动。

蓉中村曾经是一个“耕种无土地、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的小村庄,经过10年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成了全国文明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了培养北顺人的市场经济意识,5月,蓉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武山县注册成立。股份构成中,蓉中村投资的企业家占70%,北顺村参股群众占30%。尤国强等10多名村里的年轻人成了公司的首批职员。

“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关键是观念上的差距。”担任公司总经理的蓉中村党委委员李坤峰说,“北顺人爱种菜,可脱贫致富,不能光想着搞蔬菜产业,还要用市场的办法,引导农民学会闯市场。”

为了帮北顺人开阔眼界,获取脱贫致富的方法,公司将尤国强他们送到了蓉中村实地培训。“蓉中村既不靠海,又不靠山,全村2700人只有500亩土地,可村里大大小小有20多家企业,一年产值有十几亿元。我们村有水,有地,为啥发展不起来,关键是缺思路、缺理念、缺干劲。”尤国强心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

在公司一段时间的培训历练,尤国强开始重新打量起自己生长了20多年的北顺村。“我们村里基本种的都是黄瓜,成千个大棚,只有20多个种的是西红柿,客户来了,没啥好选择的,就卖不了好价钱。”尤国强说,“搞合作社,就是要鼓励大家多元化种植,不光种蔬菜,还要种花卉。市场经济理念不是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吗?同时,还得注重包装营销,这样才能将北顺蔬菜做大做强。”

不经意间,市场经济理念已经深深根植在这位年轻农民的脑中了。

曾经等靠要的农民开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虽然说现在的合作社,李坤峰总经理在帮我们打理,但等两三年后,我们就得自个儿努力,把公司真正做成我们自己的事业,要不然,哪对得起人家大老远跑过来帮助我们?”尤国强对记者说。

正如尤国强言语中流露出的决心一样,双联行动,正挖掘出贫困村每位农民身上创业的潜能,培养起他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产业开发中,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迈步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我们这里,群山环抱,靠争取国家项目,一时半会也争不来多少,还是联村干部说得对,想发展,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礼县白河镇五星村村支书左常亮告诉记者。

要想富,先修路。这理,五星村村民懂,可在重峦叠嶂中,他们又觉得太难了。于是,多少年了,村里的路还是羊肠小道,给地里上粪,摩托车都上不去,得人背驴驮。

今年,在联村联户干部的激励下,左常亮和村民决定自个儿干了。“没有项目和资金,我们有双手。”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他们顶烈日、冒风雨,展开了艰苦的修路工程。

到河口村组的路,不到1000米,村里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往前铺,整整干了一个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一锹一铲地苦干,公路一尺一米地向前延伸。今年,五星人硬是靠锹铲,“刨”出了20公里山路。“以前磨面,得背着粮食去,现在三马子能开到家门口了,要磨几袋就几袋。不愁运输了,村里也可以推广种蔬菜了。”左常亮说。

看着眼前这条实现了村民千百年来走出大山梦的山路,左常亮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这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财富。“有这股劲,我就不信我们奔不了小康!”他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玫瑰花农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闵媛2月11日大年初二,正是走亲访友之时。一大早,兰州市永登县苦水乡寺滩村村民李维才一家三口就忙乎开了。“小姨子和小舅子今年来家里串亲戚。”李维才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今年的春节对李...

永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观念一变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