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闲言】“包工制”不除,欠薪现象难免

新安晚报 2022-01-10 09:33 大字

甘肃省兰州市近日发生的一起农民工讨薪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的兰州市口腔医院异地新建项目部,被包克锋等6位农民工投诉,讨要近20万元的欠薪。记者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起因与“包工头”有关。(1月9日《工人日报》)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公布已有两年时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用工管理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已全面推行,为何还会出现“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起农民工讨薪事件并非个案,近期在其他地方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虽然这些拖欠最终大都得以妥善解决,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工头”和“包工制”目前仍然以变相和隐秘的方式,在建筑工地普遍存在。

按理说,劳务公司和农民工、建筑工人应该有明确的劳动关系,但实际上,许多劳务公司和农民工、建筑工人不签劳动合同,有时候只签订一份“劳务协议”,甚至什么都不签,只有“口头协议”,通过“包工头”招募农民工、建筑工人,这些农民工、建筑工人以“点工”的形式付出劳动。由此就出现一种乱象和怪象——建筑公司没有农民工、建筑工人,但是农民工、建筑工人又为建筑公司干活服务。又由此,在工程质量、账目清算发生分歧时,极易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每到年关岁末,各地都会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在治理拖欠工程款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这是主流,应当得到肯定和赞赏。但与此同时,问题仍未完全杜绝,甚至在少数地区、某些领域仍旧频发,这不仅让农民工兄弟很受伤,事实上也让《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蒙羞”,亟待引起各级各地的高度重视,并主动而为,积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有观点认为,现代企业公司,不仅要有完善的法人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还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明确清晰的劳动关系。换言之,“包工制”不除,欠薪现象难免。只有严格法治不打折扣,依法依规不留后患,让过去那种随意用工、管理混乱的传统“包工制”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欠薪现象才可望得到彻底遏制,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张国栋/文陶小莫/图

新闻推荐

“液态阳光”将为“双碳”开辟新路径

本报兰州12月28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左玉丽刘健)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甲醇,用以替...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