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将为“双碳”开辟新路径

甘肃日报 2021-12-29 04:53 大字

本报兰州12月28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左玉丽 刘健)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这个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3个基本单元构成。就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先后完成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最终生产出被称为‘液态阳光’的绿色甲醇。”日前,站在示范项目生产线前,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

“这一技术工艺并不复杂,其核心在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攻克的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催化技术。”李春新说。

2019年,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1.41亿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合作,在兰州新区启动了这一示范项目。2020年1月17日,生产出60%的粗甲醇,迈出了“液态阳光”工业化生产第一步。

此后,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由3名院士和12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进行转化,首次将太阳能规模转化为液体燃料,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全新技术。近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公布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获得一等奖。

“从基础研究成果到工业应用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这一示范项目的成功投运,意味着‘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已得到工业化验证,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李春新说。 (转2版)

新闻推荐

武仙土建二标临建与实体工程实现双突破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张占俊)时维冬月,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建设者们仍坚守在武仙项目,鏖...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