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望“明星”到成为“明星”,李世春在铁路信息技术前沿领域一次次挑战极限,研发出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了中国铁路运输能力 “追星”17年
阅读提示
17年来,李世春追随身边的榜样“明星”吴毅,带领团队研发并不断优化“图形化铁路运输径路系统”,一次次改写中国铁路的径路运维效率,为提高铁路运输能力贡献澎湃青春力量。
从仰望“明星”到成为“明星”,李世春的“追星路”走了整整17年。
如今,随着李世春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击,世界上行车密度最大、单位里程客货运量最多的中国铁路,正一步步实现最大限度释放运输能力的目标。
17年来,李世春追随身边的榜样“明星”,在铁路信息技术前沿领域一次次挑战极限,为流动中国贡献澎湃青春力量。
初识“明星”
李世春心中的明星名叫吴毅。
2003年7月,23岁的李世春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兰州铁路局电算中心工作,因为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径路课题研究组。
李世春被领到吴毅身边,介绍人说:“这可是闻名全路的‘牛人’,好好跟着学吧……”
望着眼前这位似乎不解人情世故、不理会身边琐事的“大叔”,李世春不以为然,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开始对吴毅无限“膜拜”。
那时,青藏铁路即将竣工、北京至天津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正在紧张酝酿,随着铁路里程的快速延伸,路网结构日益复杂,每日每时奔驰在铁轨上的列车成倍增加,计算堵塞点、编撰行车指南的数据爆炸式增长,优化车流径路正成为中国铁路的“哥德巴赫猜想”。
“车流径路”是一个铁路运输的术语,指的是车辆从始发站被输送至终点站所经过的路线,涉及算法研究、信息系统开发、车流推算、运输计划编制及精密统计等复杂的运营管理科学。
吴毅就是在那时,被人们称为“铁路上的陈景润”。
从1986年参与国家“八五”科研攻关项目——运输径路研究算起,那时的吴毅已经在键盘前敲击了17年,主持完成的“图形化铁路运输径路管理系统”和随后完成的优化版、升级版,在全国铁路投入使用后,成为连续助力铁路大提速的功臣。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看着吴毅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等30人一起,被原铁道部授予“共和国铁路楷模”称号,年轻的李世春心潮起伏。
“吴师傅一辈子就干了径路研究这一件事,而这件事对一个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都有重大意义。”李世春暗暗发誓,一定要像吴毅一样,干出一番成绩来。
代码世界里的攀登者
那几年,随着图形化铁路运输径路管理软件在全国的普及和应用,铁路运输仿佛找到了“金钥匙”,吴毅因此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但许多次,这位大师领奖归来却总是心事重重:“铁路大国岂能总是在软件上受制于人!”
吴毅告诉李世春,图形化铁路运输径路管理系统存在一个软肋:路网集成平台是在商业软件基础上二次开发的,有诸多瓶颈无法突破,而且商业软件版权费开支不菲。
“运输径路要想有更大发展,必须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平台。”吴毅把平台自主化开发的重担交给了李世春。
从此,李世春整天痴迷在海量数据和代码中。
一行行不断变换的代码令他终日魂牵梦萦,一道道未解的难题让他着魔。顺利时,他恨不得一口气干完所有工作,经常忘记吃晚饭,半夜饿了啃饼干、吃泡面,觉得比吃山珍海味还过瘾。
进度常常“卡壳”。有时好几天都没进展,热情开朗的李世春突然就变成了“闷葫芦”,他不和任何人说话,办公桌上也落满灰尘。
有一次,他辛辛苦苦码了1个月,电脑里写下了足足5万行代码,却突然发现研发方向过窄,只能另辟蹊径。
一行行删除代码时,李世春感觉“心在滴血”。“这些代码不是枯燥、没有生命的数字和字母,而是一个个白天与黑夜、一份份期待和信任。”
有时,李世春感觉自己就像一名攀岩者,快要到达山顶时,登山绳却断了,一头跌进茫茫深渊。但想一想身边的前辈,想一想吴毅等研究径路的“顶尖高手”走过的路,想一想同事们期待的目光,他一次又一次“满血复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世春和同事们的连续攻关下,经过100多个迭代版本的试验,自主研发的矢量图形系统有了雏形。课题组给它取名“径路CAD”,这是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为中国铁路路网量身订制的信息展示与交互平台。
经过不断磨合完善,“径路CAD”逐步代替了老系统,作为全路车流径路和计费径路的维护平台,投用当年,仅大秦线一条铁路线便增加货运量6200万吨。
施展“中国功夫”
“径路CAD”的成功鼓舞着李世春。此后,随着吴毅等人退休,李世春挑起大梁,带领团队施展“中国功夫”,研发并不断优化“图形化铁路运输径路系统”,用一整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一次次改写中国铁路的径路运维效率。
2019年以来,李世春先后承担《铁路货运车流径路动态优化调整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课题,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研究全路车流径路动态优化调整的管理机制与智能决策技术框架,为新时代我国铁路在市场条件下优化路网重车车流组织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完成《铁路货物运到时限监控预警关键技术深化研究》中车流径路等模块的研发工作,并在全路推广应用,使集装箱和批量快运货物的全程时速分别提升17%和9.5%……
许多人不相信,1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铁路各大繁忙运输干线上广泛应用的科研成果,居然诞生在地处偏远的兰州铁路局的一位“后浪”手里。但熟悉李世春的同事知道,这都是他用青春和热血拼出来的。
一次,因为连续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李世春感冒高烧近40摄氏度,晕倒在电脑前,被同事发现后送到医院,住进了ICU病房。醒来后,他非常虚弱,无法回到项目组。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他在脑子里构建起一个个复杂的路网图,大秦线、沈大线、京哈线等699条铁路线,兰州北、新丰镇、安口窑等7134个大大小小的节点车站,跳跃其间,通过缜密的“特定语言”和神奇算法,组成了一个个井然有序、激情飞扬的行车世界。
出院那天,当李世春把一个个推算思路和结果告诉同事们时,大家直呼——“奇迹!”
17年的“追星路”,也让李世春成为职工身边的“明星”、同事们眼中的“牛人”,先后被中国铁路集团公司评为“十百千”专业拔尖人才和劳动模范,在2016年和2019年两度被评为“感动兰铁人物”。
制图:陈子蕴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苏叶)10月30日,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公开宣判魏某等38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