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科普专栏

兰州晚报 2020-05-15 03:54 大字

1980年,我在兰州大学刚毕业不久,被留校任教。记得当时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在盘旋路一带散步。那时常听到一个小姑娘甜脆的叫卖声:“两分钱一张《兰州报》啦,两分钱一张!”于是,我便上前买一份来看。那时《兰州晚报》刚刚创刊,报名还是《兰州报》。当时,我常常想给《兰州报》投稿,可是不知写点什么才好。

后来我在《兰州大学学报》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1987年始,我陆续在《兰州晚报》发表一些杂谈小文章,如《广告模特儿上街的思索》《燃放烟花爆竹的喜与忧》《也说“dieban”》等。1990年6月,晚报的《大众科学》栏目有一个“全国晚报杯环保征文”活动,我写了《吃掉垃圾》的短文投稿,于当年6月13日刊登。于是,我专程去了晚报,见到了一位叫彭洁的年轻编辑。他与我年龄相仿,我与他谈了对21世纪的一些看法和设想。那个时候21世纪已经渐行渐近,人们期盼着一个新的千年到来,也期盼着新知识和新技术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人们急于想知道,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我想就此写几篇短文。听了我的话,彭洁编辑鼓励我先写一部分稿件,投来看看。

我虽然是文科生,从事的也是社会科学的编辑和研究工作,但平日里爱读科普书籍,也热心科普写作。于是就整理了几篇对于未来社会的科技发展设想的短文,寄到晚报。几天后,彭洁编辑电话通知我,说晚报很看重我的投稿,要开辟一个《管窥21世纪》的栏目,每周一篇。并请我坚持后续的投稿。这无疑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于是,我便不断地坚持业余科普创作,一年多下来,这个栏目基本上被我一个人“霸占了”。

我每周的投稿不长,大都是千字左右的短文。为适合晚报特色,以讲故事、重趣味的形式出现,有理有据地提出一些设想,内容涉及未来的太阳能公路、电力飞机、电子秘书(手机)、互联网、新能源、大电网、超级铁路、跨海大桥、租车电子化、会飞的汽车、水上发电船、机器人保姆、厕所革命、未来的电视、能变换空间的建筑、温室效应、太空垃圾回收站、节能的载货潜水艇和地球内部有无空洞等等。也有一些内容设想了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疾病对未来人类的威胁、中医将会流行于世界、“地球语”之争、未来社会“左撇子”增多、取名不能全由自己、钞票的消失和21世纪的热潮等等。

事隔30年,我当年的这些技术设想和预言在今天许多已成为现实,有些正在实现中。曾有人问我,你作为文科生当时为什么能有如此多的海阔天空的联想?

其实,这除了与我自己努力读书学习、善于思考有关外,也更得益于《兰州晚报》对我的厚爱和培养,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和发挥想象的潜能。

那时候稿子都是手写,每周都需要提前写好一两篇,骑自行车亲自送往报社,虽然辛苦却也有成就感。

1992年5月,我把这50多篇短文辑录成书,并配上插图,由刚刚组建的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取名还是《管窥21世纪》,这也算是我的第一本科普专著。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我和彭洁编辑都已经退休,虽然多年不曾联系,但每每回忆这些往事,倍感亲切。《兰州晚报》依旧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年年订阅未断。

□车安宁

新闻推荐

兰州消防救援支队奏响消防宣传平安曲

近日,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马滩小学为学生们编排了两首消防安全儿歌——《火灾安全歌》、《火灾来了不要怕》,用儿歌唱...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