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线载文明而驰 驭新风前行

兰州晚报 2020-05-14 01:06 大字

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军 摄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是目前城市内部人流量、运载量最大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现城市文明风貌的重要窗口。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已建成的地铁“老大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于去年6月23日才正式开通试运营,在“年纪”上可以算个“小学生”,但文明风尚的养成已经从“小”做起了。

文明从建设项目开始

从建设之初起,兰州就将文明基因根植在地铁建设之中,建设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要求,在兰州西站北广场开创性的实施边建设边绿化施工措施,1号线沿线各工地围挡张贴文明宣传海报、标语。

今年复工复产后,地铁周刊的记者前往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的多个建设项目为大家看疫情防控、探工程进度。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各工地秩序井然,施工现场整洁干净。“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兰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实施手册》及兰州市城市管理的相关要求开展文明施工工作。”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号线一期工程,在建人防工程等项目施工场地设置全封闭施工围挡,对围挡落尘及防溢座周围每日安排专人进行清洗打扫,保持其干净、整齐、美观。”

文明从公益活动开始

早在1号线开通试运营前,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兰州市公安局、兰州市文明办就做了大量工作,《文明乘车宣传动画》、《兰州市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禁止限制携带物品目录》、《文明乘车地铁倡议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就已全面展开。

去年11月份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还启动了“文明乘车·从我做起”文明倡导宣传活动。同月兰州日报社联合兰州轨道交通公司启动“共享阅读”活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进入地铁19个站点供市民免费取阅。今年4月1日,兰州日报社、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联合策划推出的“定格城市记忆”轨道交通公益展——致敬疫情下的“最美面孔”亮相轨道1号线西站十字站,受到市民广泛好评。

文明从志愿服务做起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您好,可以用手机直接扫码过闸。”1号线建成后,身着马甲的志愿者成了地铁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帮助市民买票、引导市民有序进站、尽可能地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帮助。“积极与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接,组织公司青年志愿者在兰州志愿者网站进行实名注册,目前注册志愿者达380余名。”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从创新服务载体做起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乘车,去年9月1日,1号线根据客流和运营情况调整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加了上线列车数,延长了运营时间。联合支付宝、腾讯、中国电信等单位在12月28日举行了兰州轨道交通互联网多元化乘车发布仪式,开通微信、支付宝、“翼支付APP”扫码过闸服务。同时,进一步细化完善兰州轨道APP,实现运营查询、失物招领、受理投诉、“车站活字典”等便民功能。

文明从美化站内外环境做起

亮堂、干净,对于1号线的站内环境市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给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市轨道公司大力整治1号线各站点周边卫生。“以1号线各站点周边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确保车站内外、车厢内环境整洁、附属设施完好,标识清晰。强化控烟力度,对轨道交通所管辖的室内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内吸烟现象实施严监管、零容忍、重处罚。”市轨道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大力创建文明车站在东岗、五里铺、东方红广场、西站十字、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5个站点打造了党建标准化车站试点,在小西湖站建立了廉政主题车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志超赵文瑞

新闻推荐

咱们工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战在全省复工复产一线劳动者的“战斗剪影”

酒钢集团炼铁厂工人奋战在“生铁产量提升攻关”劳动竞赛中。郭忠山摄金川集团选矿厂技术人员在选矿技术创客孵化基地开展...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