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初心品质为本 记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

兰州日报 2019-07-29 01:43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蒋凌

走进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的办公场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颇具“丝绸之路”风格的铜版画,载歌载舞的人物配上风格儒雅的骆驼,独具特色又引人注目。“这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专门找人绘制的,跟我们一直秉承的品质和工匠一样,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变的只有越来越干净、卫生的环境与面貌。”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兰州金鼎饮食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利民告诉记者,“兰州牛肉面,是跟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快餐,会举行业之力,使兰州牛肉拉面真正成为世界快餐品牌。”

百余年前,兰州人马保子独创了“热锅子”牛肉面。1919年,马保子在人流量较大的“东城壕”开了第一家面馆。食客落座,先饮一碗汤,再品一碗面。实际上,兰州牛肉面诞生之初,走的是“高端路线”,食材考究,制作精细,注重环境,普通百姓很难吃得上。“公私合营后,兰州牛肉面慢慢走向大众化消费。1956年,马杰三加入公私合营的行列中,兰州牛肉面成为国营企业,马杰三家族牛肉面的做法逐渐传开,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方式,培养了大批牛肉面师傅、牛肉面专业人员。”1961年出生的马利民是吃着牛肉面长大的,他告诉记者,当了学徒后才发现,一碗面从汤的熬制到面团的准备,从蒜苗、香菜的切碎到面团的下制、煮熟、上桌,看似就几分钟时间,但没有一定的功底,是拿不下来的。

熬汤、切肉、备菜、下面……这些个本事,师父手把手教,马利民也认真勤奋地学,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每天“泡”在面馆十多小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加多少水、放多少盐,不断地试、不断地练,勤快且机灵的马利民,很快便学会了牛肉面制作的所有技巧,一年有余,他就提前出师了。

“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品质为本,坚持工匠精神,让兰州牛肉面在不变味的同时得到长足的发展。”回顾四十余年从业经历,马利民不无感慨:“当初选择这个工作是因为喜欢,如今从事这个行业40多年了,和它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会发挥工匠精神,把每一碗面做精、做细、做好。”

从“有什么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吃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在不断地改善着,也促进着行业的变化,马利民和同行们既恪守传统又敢于创新,努力做到“众口能调”。兰州牛肉面的面型目前已多达12种,1999年,它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如今在全国开馆已达5万余家,带动就业上百万人,年营业额约800多亿元。首届中国面条博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兰州牛肉面的市场份额占到了面食的80%。

为了振兴牛肉面,树立新形象,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利民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形象,做大做强品牌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制定兰州牛肉拉面技术标准、分等定级标准,安排所管理的金鼎公司率先进行牛肉面企业现代化运作,以全新的快餐模式,发展连锁经营,走品牌化道路;协助注册“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并先后协办了历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博览会、首届中国面条博览会及许多大型牛肉面展览和论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兰州牛肉面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牛肉面标准化连锁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兰州牛肉面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兰州牛肉面整体档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牛肉面协会会长的马利民,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他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西北清真菜肴品种,努力填补民族文化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的空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炎夏来临,高温炙烤,但 热浪挡不住劳动者的脚步

连续两天,兰州热浪滚滚,34℃以上的高温向人们宣示着炎夏的来临。当许多市民行色匆匆地穿过闷热的街头,一头扎进空调房“避暑...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