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百位党媒“大咖”打卡兰州 本报记者采访部分媒体代表

兰州日报 2019-07-25 03:44 大字

七月的金城兰州,气候宜人,在这美好的季节,由兰州日报社组织的“一带一路·印象金城”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7月25日拉开帷幕。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报媒体代表陆续抵达金城。一到兰州,媒体大咖们呼吸着雨后新鲜空气,领略着城市美景。区别于南方城市的高温热浪,兰州凉爽舒适的宜人天气让很多来自南方城市党报党媒的代表连连称赞。他们或被美食美景吸引,或对城市变化感叹,或对会期充满期待。当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媒体代表,带着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期望,代表们希望为更多全国的读者献上一场思想的盛宴,用融合媒体的多角度推介兰州这座“一带一路”上的枢纽城市。

中国报业协会常务理事、党报分会副会长,曲靖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张国强:

这座城市,又美又有味道

7月24日12时45分,中国报业协会常务理事、党报分会副会长,曲靖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张国强和同事一行4人降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张国强和同事们都是第一次来兰州,一下飞机就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兰州真‘板扎’(云南方言,意为非常棒),兰州的气候和我们曲靖差不多,短短半天的时间,感受到兰州人民的热情好客、淳朴民风,也感受到金城的深厚文化底蕴,虽是第一次来兰,却有着亲切的熟悉感。”提到对兰州的初印象,张国强说:“正如很多人对兰州的印象那样,兰州有‘一碗面、一条河、一本书’兰州牛肉面遍布全国各地;母亲河穿城而过,黄河第一桥享誉世界;《读者》杂志更是中国杂志的文化品牌,这座城市,又美又有味道。”

短暂的半天休息后,张国强也为明天的论坛做着最后的准备,他说,本次论坛能够更好地提升城市党媒联动工作水平,营造“一带一路”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兰州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本次兰州行期望能够更全面深刻地走进兰州,了解兰州,宣传兰州。这也是我认为本次活动的最大意义”张国强对记者说。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副会长、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陈萌:

兰州,让我充满亲切感

“我来自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一开口,这股爽脆劲便是来自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副会长、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陈萌。“兰州是一座和我家乡很像的城市,这里充满了亲切感。”第二句话,陈萌便表达了他对兰州城市的好感。此次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是陈萌第二次来兰州。这一次他看见的、感受到的兰州是完全焕然一新的。

“两次兰州之行的变化,和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密不可分的。”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兰州发展的最强动能。同为西部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使兰州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兰州与贵阳、甘肃与贵州,因为“一带一路”,跨越了1480公里的空间距离,实现了共谋发展的零距离,达到了心心相通,产业互通、资源共享的零距离。

在即将开始的采访活动中,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是陈萌最为感兴趣的。他认为,在新时代,兰州与贵阳都面临后发赶超的历史机遇。兰州是“一带一路”桥头堡,贵阳是“中国数谷”,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领域,兰州与贵阳一定有很多相通的发展感悟,可以借鉴兰州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成功经验,助力中国数谷的创新升级。

来到兰州的第一晚,陈萌利用晚上的时间,就近逛了兰州的夜市,“第一印象,兰州和贵阳很相似。两座城市都是省会城市,都有凉爽宜人的气候、优美热闹的城市环境以及丰富的物产。”尤其是夜市中种类繁多的小吃,给陈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萌表示,在“一带一路”带动下,金城兰州牵手爽爽贵阳,一定会快步开放发展,携手丝路各方,共同谋划新时代的开发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郑州报业集团纪委书记张永:

希望更多采撷兰州发展的优势和亮点

郑州报业集团纪委书记张永毕业于兰州大学,少小时来到兰州,在兰州学习生活了5年时间。他说兰州见证了他的成长,承载了年轻的烦恼和欢乐、青葱的岁月、美好的记忆,他对兰州怀有深厚的感情。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在拼搏奋斗中仍时刻不忘兰州、惦念兰州,关注着兰州的发展,毕业后曾多次来过兰州。

此次参加“一带一路”金城印象采访活动有着不一样的心情。时隔7年再次回到兰州,一路看到拉大的城市框架、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新修的地铁等,他说自己的心情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张永对记者说,兰州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深厚,科技实力强大,具备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我们在未来几天的采访活动中一定会多记录多采撷兰州发展的优势和亮点,发出更多有质量有分量的报道,更好地把兰州的发展变化宣传出去,把兰州的优势特点传播到中原大地,进一步助推兰州的发展,这也算是自己为兰州的发展献上了绵薄之力。”张永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张永说,兰州日报社承办的这次采访活动非常重要、非常必要。虽然刚刚到会报到,但是在一个个细节和具体的行程安排中,也感觉到此次活动筹备得特别完善,方方面面都很好,而他相信这次采访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让更多人看到兰州这座“一带一路”蓝图中重要枢纽城市的新风貌。

黔东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吴会武:

期待在这次大型采访中找到好经验好做法

7月24日下午4时,刚入住宾馆的黔东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吴会武还没好好休息,就打算出去溜达一圈。“这是我第一次来兰州,第一感觉是新鲜,下飞机进城时司机师傅给我们介绍中山桥、黄河风情线等兰州地域特色建筑,入住的时候又仔细看了活动指南,发现兰州这座城市不仅有很悠久的历史,有特色美食,还有国家高尖端科研单位、特色博物馆,可以说‘她’虽然身处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但是非常有魅力。”吴会武说。

他告诉记者,虽是第一次来兰州,但此前也经常在媒体或一些书籍上关注兰州,家乡黔东南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气候宜人,之前觉得家乡和兰州有着很大差别,没想到这次来兰州,发现兰州气候非常好,南北两山也是披上了绿衣,现实中看到的兰州比想象中的兰州要漂亮很多。

作为媒体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黔东南日报社在今年1月份对报纸和电视进行了合并,对此,吴会武说,这是一次媒体融合的深刻变革,触及体制改革、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传播网络重构等关键环节。今后,要进一步思考探索适合融媒体发展的格局、制度框架,中心设置等问题,希望能在这次活动交流中得到一些启发。

对于媒体如何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吴会武说,兰州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承担中轴线上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要把沿线不同地方的产业优势、潜在优势等方面宣传好。而这次大型采访活动,就是一次思维火花的交流碰撞,希望能抓住这次难得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能找到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合肥晚报社副总编辑王晖:

兰州变得更现代化更美了

“我是第二次来兰州,第一次来兰州是三年前,当时也是来参加由兰州日报社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这次来兰州,发现“她”变得更现代化、更美了。”合肥晚报社副总编辑王晖告诉记者,时隔三年,兰州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不变的依然是兰州人的热情与好客和兰州这座城市的休闲与活力。

谈及三年前的兰州行,王晖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兰州的美食,“兰州的物产丰富、美食更是极具特色,这和南方美食差别很大,三年前我们几位同事在正宁路小吃一条街吃到了灰豆子、甜胚子,口感特别好。”

而这次来兰州,王晖又有着和三年前不一样的行程和目的,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对整个社会和世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全国主流媒体的一份子,要义不容辞承担起宣传责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参加这次大型采访活动,要把兰州媒体的好做法以及其他兄弟媒体的经验、成就带回去。在媒体融合方面,王晖表示,媒体融合是必然之路,是一定要往前走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落实好中央政策的同时,做出一些有益探索,走出地方的特色。

阿拉善日报社记者徐佳妮:

用新锐视角报道不一样的兰州

90后徐佳妮来自阿拉善日报社,是一名充满活力的年轻女记者,她告诉记者,因为同属于西北城市,所以她小时候跟随父母来过兰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对于兰州的印象已很模糊了。此次来到兰州觉得很惊喜,干净的城市街道、白云蓝天,宽敞很有设计感的一条条街道,让她感觉到兰州有大都市的感觉,而且整体城市规划也更加合理了。

徐佳妮告诉记者此次会议行程的安排觉得很全面,也很充实对此次要走访的关于人文方面的一些安排比较感兴趣。“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城市,我看了此次采访安排的内容,既有兰州的一些城市特色亮点,也有一些重点企业的参观。我希望用年轻记者的视觉更好地做好报道,推介兰州。让‘一带一路’上的重点城市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现如今,正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时期,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徐佳妮告诉记者,他们在日常的采访中在向全媒体记者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文字、图片、视频等多角度融合的报道形式,此次大型采访活动,她将用全面的融媒体角度做好报道。

新闻推荐

分析研判短板制定整改方案 省林草局多措并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本报兰州讯(记者薛巍敏通讯员王涛张廷峰)近日,省林草局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了局机关和局直47...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