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作业为“因材施教”注新解

南宁晚报 2018-07-25 06:47 大字

“上百页的作业,都是白纸黑字,关键还都是繁体字……”22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引起网友热评。“真的是神一样的老师啊,还让学生手抄繁体字。”“网络时代,提笔忘字已经不稀奇了,我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值得点赞”……记者了解到,布置这份“特殊作业”的老师叫陈士银,1988年出生的他,今年才30岁,本硕在兰州大学就读,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的都是历史方向,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7月24日《北京晨报》)

“因材施教”的传统解释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过,陈士银的“繁体字作业”给了“因材施教”新的解释,给人启迪。

在陈老师这里,“材”不仅是学生,更是教育的内容,是教材,是根据教材内容的个性“施”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他教的是古汉语,就根据古汉语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布置个性作业。他的《古代汉语》课程,全部用繁体字授课。如在课堂上,陈老师就“历”的繁体“歷”和“曆”的写法与用法作比较,如“历史”只能写作“歷史”等。这样的课堂古色古香,非常符合古汉语教材的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古汉语的文化大氛围,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快速成长,这也正是教育的真谛。

如此教育,当然效果精彩。历史专业需要阅读的古籍比较多,多为繁体字,但在抄古文过程中,同学们渐渐掌握了繁体字的理解和使用,所以考试中就会得心应手。这是抄书的妙处,也是熟能生巧、生智的形象解读。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不仅让学生抄书,他自己也以身示范。现实中,我们许多老师一般总是要求学生如何如何,但是,自己却不如何如何。这个时候,教师失了“范”,失“范”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一方面,学生不信服;另一方面,他不会从“范”中得到对知识更生动更形象的理解,所以,也难以更好地教育学生。陈老师从抄书中感悟真谛,所以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是身教的妙处,也只有身教才能对“材”有更高的感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繁体字作业”为“因材施教”注新解,再次形象告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方法必须与自己所教的内容融合,因材施教,才利于学生感悟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成为人才。

新闻推荐

创新绿色催化技术 共建绿色产业孵化加速基地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首席记者郭兰英实习生郝怡帆)7月24日下午,由兰州大学、兰州市政府、中国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理事会共同...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