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新模式 让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记者张潇通讯员冯长涛
如果把养老院和医疗机构结合在一起,除了专门的护工可以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体弱多病的老人还可在养老院住院看病。这对很多老人来说,不仅仅是方便,更会因生活质量的提高,让老人在晚年更有尊严地享受每一天。
今年37岁的阎良康桥卫生院副院长李丰收,带领医护人员,在康桥老年公寓建立了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让养老院不仅有医养结合病区,还有中医理疗室、康复中心和中医馆。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康复功能运动训练,让一些躺在床上的老人又重新站了起来,能够自己行走、享受暖暖的阳光。
专业康复训练让脑梗老人下地走路
医养结合病区里,67岁的刘克勤平静地躺在床上,腿上、头部都贴着“电磁针”,李丰收带着工作人员李宏亮正在对他进行治疗。
每次半个小时、每天两次,这种电磁针能够促进神经恢复,之后还会对刘克勤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在养老院里,脑梗患者刘克勤就完成了从不能站立到如今自由行动的“飞跃”。每次回忆起来,李丰收都感触良多。
一个月前,西飞退休职工刘克勤在兰州突发脑梗,因为救助及时,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丧失了行走、站立的能力。因为老母亲也在康桥老年公寓,所以他被工作忙碌的子女也送到了这里。
针灸理疗、康复训练……李丰收每天手把手教老人如何翻身,一点点耐心地进行训练。一个星期后,刘克勤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在走廊上,被推着路过母亲房间的时候,刘克勤刻意用衣服遮住了脸。李丰收知道,那是刘克勤不想让母亲看见他现在的样子。
训练持续半个月后,刘克勤居然可以走路了。那天他自己蹒跚到了母亲的房间,母子相见,什么话也没说,是激动、是幸福,只是刘克勤满脸挂着泪水。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能站起来。”一个月前,刘克勤一直以为来了养老院生活可能就如此“颓废”下去了,他没有想到李丰收改变了自己。
“孩子们工作忙,没有人去照顾。”李丰收知道,来养老院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有医疗需求的,“我的工作能让老人晚年更幸福,就是最大的价值。”
因为养老院里的“医养结合”,李丰收说他又可以开心地继续干“临床”,将自己的康复治疗知识用来帮助老人们。
目前,康桥老年公寓一共入住了80多位老人,李丰收带领着7位医疗同事在“医养中心”精心照顾着每一位老人,有合疗有医保、先看病再结算,给了老人们很大的保障。
“看着老人们慢慢恢复、扔掉拐杖,就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在养老院里走了一圈,老人们像孩子一样,开心地和李丰收打着招呼。
“相比之下,养老院的优势可能就在于医疗。”李丰收说。
服药都有护士提醒亲自送到老人手上
在养老院里的老人,其家属们或许最害怕的就是养老院半夜打电话告知老人有病了需要去医院,麻烦不说,关键害怕路途耽误治疗。“医养结合”,在李丰收看来就是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康桥老年公寓病床位有18张,对老人的突发疾病能第一时间救治。
医养中心有专门的护士,管理每一位老人需要的药品,24小时值班,每天做好老人的健康记录。68岁的失独五保户丁淑贤老人,在老年公寓刚建好时就来了,因为有高血压,她需要常年服药治疗,偶尔还需要住院。“医养中心”让老人省去了很多麻烦,服药都有护士提醒并亲自送到她的手上,看着她吃完才会离开。
200多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室,也是老人们常来的地方。十多种器材,能完成老人们生活能力方面的各种训练,包括坐位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站立训练。
对于医养中心不能救治的突发疾病,会进行紧急转送。这些对老人们来说,都是免费义务的。
养老院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卫生院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两者结合带给老人们的便捷和幸福,只有居住在此的老人有着最深刻的体会。“现代人的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住养老院也很幸福的。”李丰收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在太感谢王师傅了,帮我们找到了孩子……”11月27日一名4岁女孩回家时在半路上迷了路,所幸一名好心公交司机发现后主动相助最终帮助孩子安全找到了家长。当天下午16时15分左右,兰州公...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