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教授王锐当选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报讯】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其中,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锐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王锐,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1988年获博士学位(兰州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兰州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ofKansas)博士后。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负责“多肽药物”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多肽关键技术课题。
王锐率领团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从新合成方法到新制备技术的连续创新努力,推动了我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同时,他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大于2的321篇,其中一区论文113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2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0.95,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H指数(H-index)为50,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件,申请国际专利PCT4件,多项技术用于多肽新药研发与生产,获中国专利奖。
王锐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多肽科学与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兰州大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美国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基础医学院院长、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甘肃省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传来好消息,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白银候机楼正式运营。铜城市民可直接在候机楼内办理自助登机牌、机票预订、机场大巴快线、旅游咨询等航空产品。据悉...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