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人文精神再造学子精神质地——访人文学者高原

陇东报 2017-08-10 16:20 大字

高原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古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人文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论语》《老子》导读及美学、艺术修养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兴趣广泛、学术视野开阔,在人文教育及陶渊明研究、老子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著有《陶渊明论析——极高明而道中庸》、《我审美我存在》等。曾获兰州城市学院首届名师奖。近年来在人文教育方面用力甚勤,影响日著,应邀为社会各届人士做多场人文与国学讲座,并总编原创性大学人文教育教材《人文蓝典》(独著)与《优雅蓝典》(第二主编),主讲“大学人文”获评省级精品课奖,曾因撰写600余篇人文博文(浏览量已近40万人次)而获得“最美城院人”称号。

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往往相较于是否在文化上有认同感。而作为中国人,谈起传统文化和国学,每每又感到过于庞杂浩瀚而不知所云。本次记者采访的正是研究传统文化数十年,并将国学与传统文化植入到大学人文教育中的高原教授。

记者与高原在一个咖啡馆相见,她的身上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恬淡气息。“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比较爱看书,最多的当然是小说、诗歌,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比较好。但这并不是我有多努力,而是因为看的书多了文学素养和语感自然会好一点。”上大学期间,因为性格比较内向,高原称自己并不是一个“出跳”的人。“那时的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动脑子,就喜欢看书和旅行。”研究生毕业后,高原来到兰州师专(现为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任教。多年来她已讲授十余门不同的课程,从中外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及《论语》《老子》导读等,这种教学经历对高原思想与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上我不是个勤奋的人,从不会主动去学习或钻研,然而当你要面对那么多学生时,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就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了。”高原轻轻地说。

虽然在努力之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高原在和学生与年轻老师交流时,还是会发现自己的浅陋与不足。“于是我下决心要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为了能游刃有余地回答学生和老师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找来大量关于自己专业的书悉心研读,对同一观点的不同解释做研究和对比。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这种研读时感觉挺痛苦,但是随着研读的深入,研读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轻松,甚至乐此不疲,并开始十分享受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与学识水平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我知道那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甚至觉得之前不可撼动的专家之见现在也有了发表异见的底气。比如以前读《论语》,只感觉君子和小人只是一种道德上的区别,而通过多年学习和实践之后,发现所谓的君子和小人其实是人性状态的不同,小人活在本能的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人性;而君子活在超越本能的层面,已建立起充分的人性。”高原说道。

人们都说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高原认为,用人文精神再造学子的精神质地是她从事教育多年来的努力方向。她说:“要说传统文化中的人文鼻祖,那非孔子莫属,之所以称他为中国的‘首席教师\’,是因为他在建立人性方面取得了他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为了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性,就需要打开他们生命的人文界面。”说到这里,她给记者看了她总编的两本原创性人文教育著作《人文蓝典》和《优雅蓝典》,素雅清新的封面非常契合书的内容。“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很多学生甚至社会人士都向我请教一些精神与生活问题,我也利用我的学识与人生体验帮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困惑。2013年至今我在QQ空间撰写了近700篇人文教育博文,一部分收入两本蓝典,浏览量近40万人次。我还是很擅长医治人们精神上各种‘疑难杂症\’的。”高原半开玩笑地说。记者翻看两本蓝典中的文章,发现每一篇都针对生命中的一个问题,以小见大,深度与生动并举,且充满着精神智慧与人文关怀。“这里的每一篇都是原创的小品文,以这样的方式与学生和读者沟通也是我的一个创意。这一篇篇小小的人文短文仿佛一个个台阶,学生们在领悟认同之后就可以来到一个人文平台,那里有绝美的精神风光,让人通透、超越。”高原自信地说。据悉,教学之余,应邀为省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做人文与国学讲座也是高原近年的一项业余工作,并且影响日著。

谈到如何打开人文界面?高原说:“教育和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修正与提升,就是帮人建立起一种‘人文化反应\’。精神上的问题需要以人性化的方式从建立人性的层面入手,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我们可以从凡事基于建设性的姿态开始处事为人,特别是先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开始操作‘打开人文界面\’或遇事选择‘人文化反应\’。比如,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下往往很容易被触怒,甚至‘一点就爆\’。而使性子、耍脾气等多款‘任性\’的行为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容貌。因此遇到无论多么让人崩溃的事,从心情到表情都要克制,深呼吸,让心情到表情尽力耐烦,不让一切不良情绪变成在脸上开沟挖壑的刀剑,这是绝大的能耐。”她接着说:“我们的生命很有限,很多美好的事情都还来不及做,我们没有时间去痛苦和生气。智慧不起烦恼,我们应该从读过的经典中汲取能量与智慧,让自己超越那些不良的本能反应。”

谈到传统就必然要说到创新,高原对于创新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创新一定是基于人类文化传统根基之上的,盲目的创新不是进步和发展,而是庸俗肤浅的,潜藏祸端,甚至是贻害无穷的。那么,怎样才是建设性的创新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创新其实就是把自己能做的事做精致、做到极致乃至做成‘传奇\’,这才是建设性的创新。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一定是对人类生活的适度方便、相对快捷有建设性帮助的,并同时能保证人更有尊严、更具美感、更健康、更人性化地生活。而这就需要创新者在人文素养方面有相当的积淀,能在人文文化这个底线与平台上进行创新。一切不在人文平台上的创新都是‘折腾\’。事实上,老子‘无为\’智慧的通俗说法就是‘不折腾\’。在我们的社会性行为中,尊重‘无为\’智慧,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应该看到,由于绕开规律、抛弃文化传统给我们的社会已经带来的太多问题。”

在记者看来,高原并不是简单地熬制心灵鸡汤,而是致力于励雅、励趣、励慧,以及建立优雅纯正的人性,以超越平面化、单向度的所谓“成功”,让生命立体、鲜活,彰显本该有的雅致、趣味及慧采。她提倡一种带有人文精神与美感的脱俗的生活方式,也指出一种与物质和世俗适当拉开距离的智慧,但它并不在极端的意义上排斥人们合理的欲望,没有要求现代人去过“苦行僧”的生活,只是意欲使人们的愿望有序化、理性化,使欲望的追求不破坏生命的美感及安宁,不对更高级生命方式的实现构成妨害。

“没有新的元素,只有新的组合。传统文化就属于这些元素性的东西,因此,创新必须首先要传承文化。”高原继续说:“每个接受一定教育的人都首先应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让自己深深地涵养在浓浓的文化传统中,并自觉地捍卫已成为经典的文化,否则他有什么‘文化\’呢?建设性的创新首先应基于对文化传统的充分尊重,应是在既有人类文化传统的平台上的创新。刘军宁《保守主义》一书指出:‘人们只有知道自己走过何处,知道自己现在身在哪里,才能知道最近的将来去往何处。\’人文文化精神是人类生活得有质量、有意义、有价值的基本平台。离开这个平台,做人做事都会出现问题,没有哪个世界的问题不是源于世界观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类经典文化精神与思想文化的传承,良好的价值观与开明的思维方式首先应来自这种传承。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传统与习俗,人们只有养成尊重传统与习俗的习惯,才慢慢学会约束自己反社会的冲动,以一种文明的方式生活着。”

访谈到最后,高原感慨地说:“我很感激命运竟然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用人文精神打开学子生命的人文界面,再造学子们的精神质地是我的追求,也应是教育的原点。精神的质地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质地与做事的质量。我认为对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一个‘大\’字,上了大学,没有学到大学之‘大\’、没打开生命的人文界面、没长成读书人的模样,那大学就白上了。大学毕业后,应将温良恭俭让融进血液,让唐诗宋词驻扎在自己的表情、跳跃在谈吐中。”

新闻推荐

规范停车服务收费行为,兰州市物价局明确:停车场停车不足15分钟不得收费

(记者欧阳海杰)昨日,记者从兰州市物价局获悉,近期兰州市道路临时停车服务收费方面的举报数量大幅上升,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加了一道屏障,也或多或少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为规范停车服务收费行为,兰州市...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