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原歌王”拉苏荣西北民大“引吭高歌”

兰州日报 2017-06-29 09:28 大字

演讲中的拉苏荣

28日上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草原歌王、高级研究学者拉苏荣应邀亮相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到场的学子们献上了一场宛若音乐会般的精彩讲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长调的传承》。已70岁高龄的拉苏荣时而深情诉说、时而高声歌唱,用悠远、纯净的嗓音和鲜活、生动的事例,讲述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表达了心中源自热爱祖国、爱民族、爱生活、爱人民的无限艺术灵感。

1

有关人生哲理的深刻讲述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长调民歌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节律也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描写游牧生活、爱情、草原、蒙古五畜、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当日,拉苏荣从自己的艺术人生讲起,阐述了个人刻苦努力和学校良好教育对艺术家成长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民族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是艺术繁荣的沃土和艺术家成长的摇篮,用生动的事例说明爱祖国、爱民族、爱生活、爱人民永远是艺术灵感的不竭源泉。

“文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拉苏荣说:“音乐理论都是从实践来的,比如蒙古音乐就是扎根于蒙古草原,更是蒙古人的现实生活的写照,体现着蒙古人的喜怒哀乐。我们学习也是一样,音乐知识也要紧密联系生活,不能脱离实践。所以说,音乐要唱出意境,要感动自己也要感动别人。”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除了音乐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讲座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在学习中往往不容易接触的东西,必将会在我们未来的成长岁月中,对每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

2

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交流

讲座现场,拉苏荣还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为例,现场进行了演唱示范,生动讲解了“长调”和“短调”的区别,让大家对“长调”也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和切身感受。风趣、热情地诉说自始至终都牢牢抓住了听众的心绪,而听众则不断向这位浸注着民族深情的艺术家报以了热烈地掌声。

“音乐就是节奏,就是脉搏。”他说:“音乐与我们的经济政治生活是紧密相联的。蒙古族的音乐比较豪放,这和他们在马背上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透过嘹亮的歌声我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蒙古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蒙古人民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跟随着拉苏荣地讲述,听众慢慢地步入到了蒙古长调的精神世界,他说:“蒙古民歌有两种,一是蒙古长调,二是蒙古短调。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音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讲座过程中,拉苏荣老师多次引吭高歌,运用不同的唱法给听众示范。他还不时与台下师生互动,同时用音乐和语言进行着亲切地交流。台上台下歌声不断,一会儿是动人的蒙古长调,一会儿又是陕北民歌,俨然成为了音乐会的现场。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观众尽情享受着音乐的陶冶,心情也随之不断的高涨了起来。

3

保护珍贵非遗的真诚呼吁

2003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马头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了拉苏荣等蒙古族艺术家一个启示,蒙古族长调完全具备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列的条件。作为“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专家工作小组”的中方委员,拉苏荣为之积极奔走,全力配合申报。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名列其中。

“至今,蒙古长调成功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过去12年,是我们国家和蒙古国一同申请的。”回忆起这段经历,拉苏荣不由深情地说:“因为,对于我们所有蒙古人来说,蒙古长调就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刻画在蒙古人骨头上的‘艺术DNA’,是我们遥远的、珍贵的记忆。可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长调既不是兰州的也不是内蒙的,是属于世界全人类的。”

他说:“蒙古语言文字是蒙古文化的载体。如果蒙古语言和文字消失了,那还谈什么传承蒙古长调?尽管申遗成功,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程度、保护程度必须得到重视。对长调来说,只有复合型的培养才能保证长调的生命,只有保护好长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一片绿色,让生态平衡,让艺术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才能真正保护长调艺术。”

4

人们发自内心的由衷敬意

当日,专程赶来聆听讲座的学生中,就有不少蒙古族的少男少女,也许他们很多人都十分会唱蒙古长调,但绝大多数却都是第一次这么深情、真切的触摸到了长调艺术的灵魂。每当拉苏荣用依旧浑厚、嘹亮的嗓音唱起时,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一边随着哼唱,一边流露出崇敬的神情。

每当拉苏荣将话筒指向台下时,都会有许多学生举起双手,争先恐后的想要起身高歌,因为他们知道能与大师面对面高歌,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记忆。而对于拉苏荣来说,这些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万分的珍贵,因为那每一双灵动的双眼都充满了对艺术的殷切希望。

“虽然你们都还是孩子,正在学习各种技术、能力,但最终都要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音乐艺术人才。”望着台下一双双真切的眼睛,拉苏荣语重心长地说:“我也希望每一位同学对于包括长调在内的所有音乐艺术形式,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艺术的世界无穷无尽,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比我走得更远,更精彩。”

毕竟是岁月不饶人,一个多小时过去后,接连高歌的拉苏荣也呼吸渐渐急促了起来。就在这时,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男士,手捧着一条哈达慢慢地走上了台去,带着恭敬的神情献给了拉苏荣,然后转身默默地走下台去,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说一句话,却代表全体观众表达出了一种诚挚的敬意,对于一位毕身奉献给音乐艺术的老人由衷的敬意。

新闻推荐

父亲的手艺□□康娜康娜

父亲做门窗安装活,快大半辈子了,现在年近七十,还在爬高爬低,装框子、安玻璃、加密封条、上防水胶,风里来雨里去,家里人多次劝他歇下来,不要再干了。他却得意地说:“别人的手艺和我比还差点,厂里现在还离不...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