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因奔跑而美丽 二〇一七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侧记

甘肃日报 2017-06-12 08:54 大字

本报记者刘健

当清脆的发令枪声鸣响,迎着清晨绚丽朝霞,一股浩浩荡荡的橙色洪流开始沿美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激情奔涌。加油声、呐喊声和无数舞动的双手,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6月11日,兰州,再一次因马拉松而沸腾。

6年前,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首次亮相后,便惊艳四方,让全国人民一睹山水之城的魅力所在。绿意葱茏的赛道、壮美奔腾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与马拉松文化的独特交融,让这座城市迸发独特的吸引力。经过6年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兰马”吸引,加入到奔跑的行列中来。

“今年报了半程,虽然没有中签,但看别人奔跑,也感到很快乐!”赛道两侧加油的人群之中,兰州市民张平将3岁的女儿高高举过头顶,不停挥舞着鲜艳的国旗,为赛道上奔跑的选手加油助威。此刻的他,早已将报名时未能中签的遗憾抛却脑后,正尽情享受马拉松赛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激情。

据统计,参加今年“兰马”的运动员分别来自中国、乌克兰、美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程度为历届之最。

从报名情况来看,“兰马”的参与度也创出新高。3月22日报名首日,由于访问量激增,“兰马”官网报名系统一度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到3月28日报名截止时,报名参加全程和半程的人数分别达到2.8万和4.5万余人。由于两个项目的参赛名额均为8000人,只能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最终参赛者,因此有一些报名者像张平一样,遗憾地未能参赛,但他们依旧热情不减,为马拉松鼓与呼,以另一种方式加入到马拉松比赛中来。

与线上报名时的火爆一样,5公里迷你马拉松的各县区报名点前也排起了长队,场面甚为壮观。到3月22日中午,在不过半天时间里,2.4万个名额就已经全部报满。

“报名异常火爆,是这项赛事强劲生命力的有力证明。”《兰州晨报》记者卢伟山说。作为一名专业体育记者,卢伟山曾参与了历届“兰马”的新闻报道工作,并长期关注着这项赛事的发展。他认为,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群众基础很强的赛事,报名的人数越多、国际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说明赛事影响力。

奔跑6年,“兰马”的确成长迅速。从2011年的中国马拉松“最佳赛事”,到2012年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从2014年国际田联路跑“铜标赛事”,到2017年国际田联路跑“银标赛事”。6年来,“兰马”的赛事等级不断提高。

“国际田联路跑标识赛事有着相关严格认定标准和要求。”卢伟山说,这些标准涉及赛事组织、交通设施、安全保障、医疗服务等方方面面。

接连升格,并非偶然。

6年来,兰州市以打造金牌赛事为目标,精心筹划、高点定位、争创一流,赛事组织工作愈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兰州市民周炳有这样一个感受:这几年,环黄河风情线道路路况也越来越好,市区其他主次干道也更加平整,而且许多道路往往一夜间就能被全线修复,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小。“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兰州市政道路养护水平的提升。”他这样认为。

事实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已远远超越了体育范围,正向不同领域扩散,成为人们认识兰州、了解兰州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届“兰马”开赛前,记者见到了几位来自山东的长跑爱好者,他们中有人曾经参加过“兰马”,也有人是第一次报名。“听参加过的人说兰州很美,就一起报名了,来到兰州感到的确名不虚传,风景秀丽,遇到的人都很热情,回去以后要向亲友强力推荐到兰州来旅游。”其中一位参赛者这样表示。

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人们的热情持续不散。虽然2017年“兰马”转眼间落下帷幕,但马拉松带来的活力,已如同奔腾不息的黄河精神,成为这座城市不断加速前行的新动力。

新闻推荐

城关食药监局巡查赛前食品安全

(记者甘菊萍)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即将开跑,为确保运动员、裁判员等人员的饮食安全,昨日,兰州市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智辉副局长带队,对赛前食品安全进行最后巡查,并对运动员、裁判员、官员、媒体团驻...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