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市民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陇东报 2017-05-21 04:10 大字

5月20日,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兰州市科技周在庆阳市启动,当天市民观看了排爆机器人和各种无人飞机表演以及科普展览。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第十三届公众科学日也于同一天拉开序幕,近物所、化物所、西北研究院对市民连续开放两天,平日在公众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研究机构纷纷打开了科学殿堂的大门,使公众实现与科学实验设施、科研人员的零距离接触。

近物所将在我国建设100台重离子治癌装置

在公众日当天开放的众多实验室中,最受大家欢迎的要数能够治疗癌症的重离子加速器了。一走进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大楼,外墙上一幅五顔六色的核素图夺人眼球,更引起了参观者的好奇心。科研人员将大家领到一个加速器模型前。加速器结构复杂,主要有五个大的区域:第一区域是离子源,这里是要加速的离子产生的地方;第二区域是一台注入器,这里是给离子初步加速的地方;第三区域是主加速器,是一台大型回旋加速器;第四区域是主环,是一台跑道型的环形加速器,储存、冷却和进一步加速离子;第五区域便是实验室,在这里科研人员进行科学实验研究。

针对市民最关心的重离子治癌中心的建设进展,近物所所长肖国青告诉记者,设在武威的甘肃重离子医院已经建成,即将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阶段,医院总投资22.67亿元,其中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和配套医院投资16.87亿元,中医颐养园投资5.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1.35亿元,其中重离子治疗系统项目已完成装配工作,目前正在接受国家相关审核、勘验,通过后即可开展重离子治疗癌症临床试验。庆阳市重离子治癌装置安装任务已经完成90%以上,争取年底建成出束。此外他告诉记者,“兰州的重离子治癌装置相比武威的那台会更先进一点,因为在武威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兰州这边都可以避免了。目前我们在建的‘十二五\’大科学装置比现在的中粒子加速器要大好几倍,未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台以上的重离子治癌装置。”

院士上阵做科普

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开放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以及22个野外台站。为使公众切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举办了多场精彩的科普报告。

20日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专门为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市民主讲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重点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成果、科研平台、人才队伍、科研奖励等情况,并通过“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沙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综合体系沙盘”、“黑河流域生态试验示范沙盘”特别介绍了寒旱所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杰出创新成果。赖远明告诉记者,院士的责任有三点,除了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为国家发现人才外,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参与科普,把科学研究成果向大众介绍,传播科学知识,并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工作和努力,使青年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为他们将来走上科研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普报告邀请了沈永平研究员主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第29次、32次南极科考队员李传金副研究员主讲“我心中的南极”。沈永平重点从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变化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科普,希望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告诉大家个人的消费选择事关我们未来的气候变化。李传金重点围绕南极地理知识、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情况、雪龙号航迹、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队-昆仑队的保障与科研工作、南极内陆风光与南极动物等方面进行了科普。此次举办的科普报告,运用了大量的科普图片及影像资料,其中穿插小知识、小故事,向公众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听众络绎不绝,提问接连不断,气氛活跃,反响强烈,通过同科学家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了寒旱所研究的相关情况,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带学生来参观的高一物理教学的王国华老师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带领同学参观西北研究院,但是我的感触很大,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因为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像这种高端实验所需要的一些设施别说初高中,就连有些大学都没有。平时上课同学们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南北极的地理和磁性特点,但是没有直观感受。来到这里,亲眼看见模拟真实环境的南北极,让学生们立刻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实验神奇有趣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学在此次公众科学日中,结合该所科学特色和参观者特点,特别安排了科普报告,开放研究所展览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环节,参观者通过聆听科普报告、近距离观摩试验仪器和实验演示等方式,亲身感受了科学的神奇和奥妙。

“铅笔芯粉能开锈锁就是由于石墨的润滑作用,石墨是一种常用的固体润滑剂,区别于液体润滑油……”兰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用生活常识引出了“固体润滑”的概念。走进实验室,参观者们通过科普讲解员的讲解、近距离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以及与一线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对科学研究、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在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原来以为润滑都是靠润滑油的,今天来这里我才知道,真正到了太空中润滑竟然主要靠的是一些固体的东西,真的太长知识了。”市民赵信告诉记者。当看到展示的“神舟七号”飞船搭载的固体润滑材料和“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奖杯时,参观者们非常兴奋,纷纷合影留念。在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参观者们了解到各种形形色色的植物不仅赏心悦目,还可以被科学家们制成各种有益身体健康的保健品和治疗疾病的药品。参观过程中,科普工作人员始终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互动的沟通方式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复杂的反应过程与机理,拉近了公众与研究所和科学家的距离,揭开了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更是激发了年轻人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奥秘探索的浓郁兴趣。

科普活动越来越多市民齐声叫好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参加开放日和科技周的市民越来越多,而且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有不少成年人也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前来参观科研机构。“这两年兰州的科技活动越来越多,有科技周、科技交易周、航天日……各大科研院所不定期的开放,让我这个以前对科技不是很了解的人现在也爱上了科学知识。”一位参加公众科学日的市民告诉记者。“放在以前,我根本都不相信能面对面地听中科院的院士做科普讲座,我觉得兰州这两年的科普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希望以后能够更多更好。”市民李银山对记者说。记者在开放日看到,很多孩子在离开研究所时仍意犹未尽,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观研究所。

虽然庆阳市的科普活动越办越好,但是不少市民和高校学子还是“不满足”,他们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有人建议,现场讲解员的讲解和专家所做的科普报告等都非常精彩,应该现场录像并作为科普资料集纳起来,在类似的开放日里在报告厅中循环播放。此外,还可以用音像制品的方式向全社会发行,扩大普及面。也有市民建议,多把各所“重量级”的大科学家请出来,与青少年交流、谈心,勉励他们奋发有为。因为有时候,平易近人的大科学家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新闻推荐

东立开泰园摇号选房预计今年10月交房入住

(记者欧阳海杰)昨日,位于七里河区的东立开泰园经济适用房项目进入最后的配售环节——摇号选房。这也是兰州市今年首批经适房五个项目中最后一个摘牌认购的项目,也标志着今年首批2428套经适房配售圆满...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