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西部,撑起一片绿荫 ——兰州大学扎根西部培养人才二三事
坚守西部,撑起一片绿荫
——兰州大学扎根西部培养人才二三事
本报记者 李欣瑶
在最近的微信朋友圈中,一条微信被很多人转发。微信中,提到兰州大学时用“最孤独”大学来形容,因为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最边远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据兰州大学的一项统计,该校近年来的毕业生中,有超过50%留在西部省份工作。正是兰州大学和兰大学子的西部情怀,让这所“最孤独”大学枝繁叶茂,撑起一片绿荫。
扎根西部培养人才
化学是兰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已有71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子清、刘有成、黄文魁、陈耀祖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留学归国或是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大学,这些学术上的大家为兰州大学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搭起了基本的架构,也为培养学生留下了良好的“家风”。
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为就是在这样良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兰大是王为的母校,他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这里就读。用他的话来说,兰州大学的化学学科是一个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优势学科。 (转2版)
(接1版)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代的学术大家们带领化学学科的研究人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研工作,当时在全国化学领域都算是较早投入科学研究的团队。虽然身处西北,但是这些学术大家以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1985年,兰州大学申请到了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这是兰大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全国化学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正是前辈搭起的这个重要平台,为兰州大学化学学科不断引来了“金凤凰”,也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为说,不计个人得失搞科研、踏实肯干,是老前辈们留下的良好“家风”。从建系至今,化学学科有4位校友当选中科院院士、41位校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此外,还培养了过万名毕业生,这些学生如今遍布海内外,他们以过硬的业务、朴实的作风得到了广泛认可。
如今,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已30余年,在几任实验室主任的带领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王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兰大学生,但在博士毕业后,他去了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先后在美国、德国的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时任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涂永强教授去德国找到了王为,希望他能够回到兰州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当时,涂永强教授在传承老一辈“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的前提下,又拓展了有机化学与材料学、生物学的交叉研究。而有材料方向研究经历的王为,正是涂永强想要引进的人才。2006年,王为从德国回到了母校工作。
如今,良好的“家风”依然在延续,接下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一重任的王为又在谋划着实验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王为说,在国内高校化学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兰州大学的不足之处虽然存在,但是为母校的化学学科尽自己所能,不仅是“家风”使然、责任使然,更重要的是为了西部地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尊严。
化劣为优成就特色
郑炳林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发展,他是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兰州大学的敦煌学研究始于1979年,当时学校成立了敦煌学研究小组,只有两名研究人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描述正是当时的写照。
1981年,兰州大学准备借助地缘优势建设敦煌学研究机构,需要有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正值毕业的郑炳林留校任教。留校后的郑炳林被兰州大学送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接受培训,兰大对于敦煌学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1998年,郑炳林促成了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共建敦煌学研究所,并在兰州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学位点。在此基础上,1999年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郑炳林说,目前研究所共有14名研究人员,计划还将引进人才,逐步拓宽敦煌学的研究范围。
让郑炳林满意的是,敦煌学研究所成立近20年来,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0余名硕士研究生,目前他们已成为国内敦煌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兰州大学学习、工作期间,不止一次有人劝说过郑炳林离开。在研究最困难的时候,他有过离开兰大的机会,但他有一股犟脾气,不想把已经做了的事半途而废。在敦煌学研究所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郑炳林也曾有机会离开,但是看着这个自己倾注了全部感情,像养“孩子”一样养大的敦煌学研究所,他又舍不得离开。
在兰州大学,很多像郑炳林这样的教师,扎根西北,化地处西部的劣势为优势,成就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特色。
兰州大学人事处处长景金生说,西部地区以黄土、沙漠、戈壁、高原、冰川为代表的地貌特征,以干旱、高寒、风沙等为特点的脆弱生态环境,以敦煌、古丝绸之路、八千年中华文明、多民族和谐共生发展为表征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兰大科学研究的“富矿”。这些“富矿”经过兰大人持续“挖掘”“提炼”,变成了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基于这些优势学科、特色学科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已经成为兰州大学吸引、培养和稳定人才的重要平台。
突破逆境打造高地
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有一种特殊的“兰大现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本科毕业生中,兰州大学有9名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1999年至今,有17位校友当选为院士,是全国培养院士较多的高校之一。同时,1993年以来,毕业于兰州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83名校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这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据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介绍,在2010年以来的毕业生中,除升学、待就业和出国外,选择到西部12省区市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3.6%。
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兰州大学首先从扩大地方生源招生比例着眼,把“留得住、用得上”作为支持地方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3年,兰州大学录取的本科生中,甘肃生源均超过了26%。截至目前,研究生中甘肃生源占38%。
为西部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同样也面临着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
景金生说,长期以来兰州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近年来,学校教师数量稳步增长,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除部分“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外,兰州大学的领军人才全部为学校自己培养,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为代表的学术团队也全部由学校自己培养。
面对未来发展,景金生说,兰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政策的倾斜引导优秀人才向西部合理流动,并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稳定现有人才、培养青年英才。兰州大学希望能够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层次人才高地,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更具活力的创新基地。
新闻推荐
兰州诞生双色球一等奖763万元五一劳动节前夕,双色球一等奖763万元带着节日的祝福在兰州惊喜诞生,回报兰州彩民朋友们对福利彩票的长期奉献与支持。4月30日晚,双色球第2017049期开奖,全国共中出一等奖...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