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日子的干部就应下“猛药”
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以来,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工作效能也有了很大提升,但个别干部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等问题。为使干部作风转变更具针对性,城关区委近日出台和下发了对全区“治转提”行动中作风效能重点对象进行强化提高的实施方案。(相关报道见3月14日《兰州日报》3版)
据了解,城关区为整治“庸懒散慢混卡”等不良风气,针对前期开展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出台对重点对象进行作风效能强化的方案。强化提高重点对象范围,主要包括全区街道、部门、单位(含二级部门和下属单位)的正副科级(含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一般干部。强化提高重点对象标准,包括对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和作风纪律规定落实不力的,因作风效能问题被上级部门问责、通报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不想为、不敢为、不作为的干部;工作中存在“使绊子、混日子、耍性子、撂挑子、摆架子、钻空子、转场子”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干部;在去年重点工作检查和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中因工作不力排名靠后,负有直接责任的干部;服务质量差,服务对象投诉率高,服务重大发展和民生项目履责不到位,履职不尽责,造成恶劣影响的干部;以及在工作作风和效能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干部。
当前,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思想动荡,意志消沉,工作疲沓,精神委靡,安于现状,整日稀里糊涂混日子的干部。这些人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为官之道,工作中讲起道理头头是道,办起事来推三阻四;干工作有心无力,讲条件一样不少;怕担责任、怕担担子、怕动脑子,习惯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乐于做“维持会长”。正像民间顺口溜所形容的:
“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这种“混日子”的干部虽属少数,但却容易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风气,造就一些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敢的“老好人”,其结果是,不仅自身碌碌无为,而且导致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直接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遗憾的是,一段时期以来,这些“混日子”的干部不但没有“混”不下去,反而还有个别人成了“不倒翁”,“混”得很舒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担不起担子,只好以“混”求稳妥;另一方面则是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的体制原因,缺乏科学规范的激励、惩戒机制,使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差干好一个样”,“干的不如混的,混的不如挑毛病的”。再次就是用人导向存在偏差,任人唯亲,极大地挫伤了一些作风踏实、为人老实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找到病因就要对症下药。首先是要从思想上治病。正在强力推进的“治转提”行动就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党员干部要三省其身,纯洁思想,自我加压。另外一方面就是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激励、惩戒等机制,尤其是当下,要把纪律挺在前面,从制度上、监管上做到防患于未然,给“混日子”的干部敲响警钟。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关区委出台对全区“治转提”行动中作风效能重点对象进行强化提高的实施方案,的确是一剂“猛药”。确实,也只有下得“猛药”,才能在治得沉疴旧疾,真正使干部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干部的精神面貌充满阳光和朝气。
新闻推荐
一个圆桌,十来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是即将要离开的老干部,一边是将要走马上任的新干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坐到了一起。离任干部传帮带、新任干部表决心。这是皋兰水阜乡砂岗村“两委”换届交接座...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