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一座城
□付桐
每个城市都有记忆,最深的烙印往往浓缩在一条街上。老旧的砖瓦,木质雕花门窗,手绣的小布包,失去光泽的青花瓷碗,还有小店安详的老手艺人,做着各种小吃,普通的市井万象,却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经久流存,沉淀成文化和艺术,是这个城市的灵魂。然而,这样的老街,曾几何时,已在我们身边慢慢消失。
周末,友告诉我,城区东边,有条仿古街特别好。一小时车程,满眼草木萧瑟,到了,很意外。一座仿旧老山庄。几间土坯墙房子分列两边,屋檐上茅草垂下,像清朝官帽,门是松木原色,无油漆,生锈的铁锁环沾满岁月的痕迹。制粉坊门口泥土砌成的台子上,粉条堆成小山。榨油坊里老式榨油机吱吱转着,清亮亮的油沥进大海口锅里。老茶馆门口一个泥塑的炉子上硕大的陶泥茶壶呼呼冒着热气。还有烧土豆、烤玉米的小摊贩。驴拉磨坊里一老者头戴羊肚子毛巾、身着蓝咔叽中山装赶着一个蒙着双眼的毛驴拉磨碾麦子。街中间一个青砖砌就的水井口,上面架着辘辘,麻绳缠得紧紧的。恰有一绿衣红围裙农家女子,端着比她都大的竹篮子走来,真仿佛早年的兰州老街。
走过茅草屋,一座挂满灯笼的四层小楼格外招眼,仿若那时代大户人家的宅子。楼门口一条粗布蓝白素花门帘,挑起进去,原是一条小吃街,烤羊肉串、油糊饼、杏皮汤、灰豆子、玉米馓饭、土豆泥漏鱼儿。一应尽有。阳光从楼顶隔了玻璃透进来,有穿越之感。详尽来看,一口比茶几还大的老铁锅里正熬着杏皮汤。新鲜李广杏去核,在烈日下暴晒一年,吸收了戈壁的炽烈阳光,甜腻的发黑,微酸的泛红,再加大枣、枸杞葡萄干等一起煮,自然放凉,入口清凉解渴,酸甜朴实。
有一老人,个子不高,瘦瘦的,双手撑着木头锤捣土豆泥,我试了两下,觉着重,抬不起来,放下走人。酸奶摊子上,一色老旧的青花瓷小碗,并不盛满,上面分别有蓝莓块、葡萄、黄桃等,笑问老板:“好个性的酸奶。”她笑着边指边介绍,这叫东西结合,蓝色妖姬,紫气东来,秋色怡人。还真是有情致的小商贩,隔壁一微胖年轻女子,正在调制馓饭调料,她将淡黄色的液体倒入,她解释,柠檬红枣水,加进去味道更鲜。街角橱架上陈列着上世纪50年代的杯子,整齐摆放,白色,配红黑画面图案,红旗、五角星、红军帽,还以为是搪瓷的,却是陶瓷,字更是不同,竟是这时代的语句。卖干果的摊上,各色干果一应俱全,包装袋皆是白粗布上点缀着蓝色绣花的横条布。青稞酒坊里,几口大酒缸里,青稞酒的味道淡淡地逸散着。走到头,一个细长小水池上放置一架小水车,墙壁上钉着一个小型羊皮筏子,像是穿城而过的黄河岸畔,简单的设置,却无言地道出了这个黄河在这座城里的历史,以及因黄河衍生出的文化艺术。
小时候的街道就是这个样子,品尝了一些小吃,灰豆子味道很像南关十字那家,土豆搅团劲道又黏,那个女子用柠檬水调出的味道当真难得。又见桌面下牙板多镂刻,雕刻饰以草龙纹、灵芝纹、拱璧纹、龙凤纹等图案,做工精巧。抬首,映入眼帘的却是纯手工缝制的宫灯,处处是艺术气息,朴素,自然。虽仿建,但能有如此淳朴的艺术,颇为感慨。在这样的街上走来走去,我的思绪来回穿越,一会儿是往昔,一会儿是当下,看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如何忧愁,我也仿佛同样得到生活的意义。
新闻推荐
查处现场西部商报记者郭秀睿供图(记者郭秀睿)为进一步加大对辖区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3月8日,兰州城关交警大队抽调50余警力,在辖区主要路段进行突击查处酒驾专项行动,充分利用酒精...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