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晨报论语 为走失老人找到回家路是社会共同责任

兰州晨报 2016-10-10 00:00 大字

9日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迷路、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走失的重要原因。

(详见今日《兰州晨报》AⅡ02版)

在温情脉脉的重阳节,“白皮书”披露的信息令人触目惊心。数据不会说谎,老人走失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复杂得多。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当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迷失在回家途中,而每一起老人走失案例无不刺痛着社会敏感神经。不管什么原因,老人一旦走失,其危险程度会成倍增加,一分一秒都可能出意外,无论调动多少力量搜救都显得杯水车薪,能否找回来几乎靠运气。今天,帮走失老人铺就一条回家的路成了当务之急的时代课题。

我国老人走失,除了失智失能这一国际共性原因外,还具有中国式个性原因,即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带来的疏于照顾和老人贫困。“白皮书”显示,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老人更容易走失,留守老人是高发群体。换言之,越是贫困地区的贫困老人越容易遭受走失之苦,成功搜救的概率越低。

为防止和救助走失老人,无论是政府部门、民间组织,还是家庭和个人,都拿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爱、给老人佩戴GPS定位仪等,有的地方还推出了防走失平台。但相比庞大需求,这些努力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老人走失问题防不胜防,对那些已经走失而又没有佩戴定位产品的老人而言,这些手段捉襟见肘。

为走失老人找到回家路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责无旁贷。而现实是,社会重视程度还不够。“白皮书”的核心意义,与其说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不如说是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在“互联网+”时代,解决老人走失问题的方式和资源空前丰富,前提是我们要重视、利用起来。今年7月,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和今日头条公司签署合作寻亲协议,开展“互联网+救助寻亲”活动,短短一个月成功帮助100名走失人员返家,极大地提高了救助效率。这种合作模式应大力推广,在网络通讯硬件设施跟进的前提下,让互联网寻人的触角延伸到中小城市及广袤农村。当然,子女如何尽责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一个具有尊老传统的国度,别让老人迷失在回家的路上。这不仅仅是帮老人,更是帮未来的我们自己。

(陈广江)

新闻推荐

零度关注 精神科男护士王治平36年的坚守

王治平(左四)和年轻护士探讨病患个案护理。王治平(右一)和病患做游戏。36年前,年仅16岁的他成了天水第三人民医院一名精神科男护士;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奔波在护理一线,记录着不同精神病患情绪上的“喜...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