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灰豆儿饭”
栏目主持:师克强联系邮箱:931051845@qq.com
师克强文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
奶奶,
奶奶,
吃的啥饭?
——灰豆儿捞饭。
吃得奶奶跳抟!
我从小耳熟能详的这首家乡童谣,舛误地诠释了“灰豆儿饭”的食疗功效,说吃了它的奶奶就会“跳抟”(跳弹)。其实,“灰豆儿饭”是一种四季皆宜的很温和的面,绝对不会夸张到食用后使人“跳抟”的地步。我爸一辈子偏爱吃“灰豆儿饭”,他的性格温和平顺,从未见他“跳抟”过一回。这首童谣还有一个误导,把“灰豆儿饭”说成了“灰豆儿捞饭”。“捞饭”者,捞出来拌着吃的“干饭”也。而家乡人所谓的“灰豆儿饭”,完全是添加了煮熟的“灰豆儿”的“汤饭”。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添加了煮熟的“灰豆儿”的“一锅子面”。
先说“灰豆儿”,我家乡人所指的“灰豆儿”与兰州小吃“灰豆子”的“灰豆”有本质区别。兰州“灰豆”是煮熟的豌豆,我家乡人则特指煮熟的扁豆子(扁豆)。为何叫“灰豆儿”?煮的时候稍加点儿“灰”(碱面儿),便于更快煮熟,又能增加灰豆汤的色泽。
每年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我爸想吃,我妈就会做“灰豆儿饭”。尤其是每年的“重阳节”,即便进入老年后的我爸,在“重阳节”这天一反传统习俗,不登高、不插茱萸、不饮菊花酒,甚至作为花鸟画大家的他连菊花也懒得画,只恬然自安地待在家中,等我妈做好了“灰豆儿饭”供他大快朵颐。
我爸“重阳节”吃“灰豆儿饭”特别选定在夕阳西下时享用。
“重阳节”中午,我妈就催促我开始拣扁豆子。扁豆子中混了土渣渣子、碎石头等,还有秕扁豆子,我妈叫我把这些杂质拣干净,然后把分拣出的饱满的扁豆子洗净,摊在案板上自然晾干。“后晌黑”(下午四点后),我妈开始用铁锅炒晾干的扁豆子。炒扁豆子有技巧,既不能炒得偏生,也不能炒得过火;偏生不入味儿,过火了有一股焦味儿。恰到火候的扁豆子呈很圆润状在铁锅中稍一“待命”,我妈拿起铁马勺,舀起两马勺凉水加入锅中。待锅开后,加适量碱面儿,煮扁豆子。煮扁豆子有三个很关键的步骤:其一是煮前炒扁豆子,为了增加扁豆子的醇香;其二是锅开后加碱面儿煮,既便于更快煮熟扁豆子,又能使扁豆子和汤上色;其三是要掌握好煮的火候和时间,先大火滚开水,再文火慢煮,煮至扁豆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很圆润,但千万不能煮破扁豆子的皮儿,使豆汁流出来,扁豆子就成了一张张儿空皮胎,一点儿都没吃头!
晾扁豆子时,我妈已和好面,用“二升盆”扣在案板上饧着。煮扁豆子时,我妈把饧好的面再反复揉,最后揉成圆圆儿的一疙瘩,双手压成饼状,拿擀杖擀成薄厚均匀的圆圆儿的一张儿面。然后,她拿切刀切成很小很匀称的“旗花子”(每一个“旗花子”仅有雀舌头那么大)。“旗花子”切好后,锅中的扁豆子刚煮好,我妈开始像天女散花一样往锅中下“旗花子”,边下边用筷子顺时针搅动,以防“旗花子”互相粘连。
“旗花子”在锅中滚了两滚儿后,“灰豆儿饭”熟了,我妈把锅提下来,放稳到“草圈子”上晾。把“灰豆儿饭”晾成“沙温子”(约30℃至40℃之间)再吃,口感最美妙!
晾饭的过程,我妈迅速做好四个小凉菜外带一个咸韭菜。特别强调一下,吃“灰豆儿饭”不往饭中添加适量咸韭菜,味道会大打折扣!
夕阳的余晖洒向我家东厨房时,我们一家坐在饭桌旁,开始尽情享用“灰豆儿饭”。我爸先深情地望一眼桌上的深红色的“灰豆儿饭”,再回首仰望天际那一抹晚霞,吟诵般道:“多么协调的色彩啊!”是啊,“灰豆儿饭”的赭石色和晚霞的殷红相映成辉,映照着享用“灰豆儿饭”的我们一家人,无疑是一幅温润的《重阳余晖美食图》!
尽管今年“重阳节”金城阴天,没有晚霞,我还是请老婆做了“灰豆儿面”。不为别的,只为回味曾经的幸福时光!
新闻推荐
高级寄宿制、全封闭、军事化、人文化管理;上科外中学,考名校之路,受强省教育,小班额教学,提高成绩快。高收费、高回报。兰州市教育局统一录学籍,与学生家长签订协议书,3年后确保考取师大附中...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