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抗战老兵赵国亮已经91岁他用摞起来足有一尺厚的记事本写下了自己的抗战故事
赵国亮和孙子赵俊杰
离休前留影
“如今国家这么富强,想起当年和鬼子打仗的时候,无比艰难。现在的人民是多么幸福!我们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历史。”初次见面的时候,已经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赵国亮正端坐在沙发上和子女聊天。“我想把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赵国亮拿着摞起来足有一尺厚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的抗战故事,一本本老旧的记事本诉说着一个抗战老兵的骄傲。
A
家人惨遭日军残害毅然参军
这位九旬老兵的耳朵已经不太灵光了,需要说得很大声才能听见。感受着浓浓地年味,回忆起那些记忆深处的故事,老人渐渐激动起来。
赵国亮,汉族,现年91岁,山西省娄烦县万字村人。参军前没有读过书,识字全靠在部队学习,上世纪50年代转业到地方,上世纪80年代离休。
赵国亮是家里的老大,还有6个兄弟姐妹。当时家里很穷,他从小就给地主家种地、放牛、放羊。“那是1942年还是1943年的事了,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日本人打到了我们村,家里的一个表姐被日本兵侮辱后杀害了,外公、外婆被毒气害死了,还有其他家人都被害死了,就剩了我一个人……”说着亲身经历的一件件人间惨剧,赵国亮老人眼里噙着泪水,越说越激动:“十八、九岁的样子吧,我又被人卖到了岚县这个地方,也就是从岚县参加了革命。”
B
没有训练就直接上了战场
被卖到岚县,赵国亮找到了老兵薛丑子(音),就这样他在抗战八分区参了军。刚刚当上兵,赵国亮就成为骑兵通讯连的一名战士。“平时除了打仗,行军的路途中就在自学文化知识。”
“第一仗就在山西太行山牛头寨,跟小鬼子狠狠打了一仗。”老人回忆着,参军后也没空训练,他们这些新兵也全都上了战场。在这场战役中,赵国亮在警卫排当战士。“我们警卫排就是要保护首长的安全,挖战壕,在前线临时用木头搭指挥所……首长看着前线吃紧了,我们就得负责运送弹药。”赵国亮老人这段记忆十分清晰:“当时来来回回运送弹药,我们连长表扬我说‘这个小鬼好!\’等到牛头寨打完日本人,我还当上了排长。”
在老人的记忆中,1944年在太原城和日本侵略者的一场战役尤为惨烈。“7团二营打得只剩下了两个人。”第一次进攻失利后,紧接着又发动了第二次攻势。老人说:“当时阵地前面摆了一排排土炮,我们还有一门榴弹炮也派上了用场,没用几发炮弹,城墙就炸开了个口子。之后,伴着冲锋号,我们一下子冲进了敌人的阵地。”
C
“不牢牢地记着走过的路,怎么找着回家的路啊”
九十多岁的老人现在已经离休,长子赵玉明告诉记者,老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从甘肃到青海,一直在参加大西北的建设工作。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一次要求,离休后回到兰州,没有房子住,带着儿女租住在现在西固巷附近,一住就是8年。现在老人住在小女儿家,子女4人对老人都非常孝顺。
在采访中,小女儿赵秀英自豪地说,“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家祖孙三代都当过兵。”她还告诉记者,现在老人在家里最爱看的就是军事频道,每次看完还要自己做笔记。有一个问题记者百思不得其解,高龄的老兵为什么对自己一生走过的线路记得如此清晰?赵国亮伤感地告诉记者:“我不认识几个字,不牢牢地记着走过的路,怎么找着回家的路啊!”
赵玉明说:“父亲现在除了这些笔记,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自己的回忆,到现在还想着能把回忆起来的事儿都记录下来,把这种民族气节传承下去。”70多年前,他们意气风发,在保家卫国的作战中九死一生。如今,他们已至风烛之年,却仍心怀家国,想把抗日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兰州晚报记者仇彬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杨昕文/图)“我们将努力创造轻松友好的乘车氛围,把乘客以最快、最安全、最经济、最舒适的方式送达目的地……”“我们将争做平安创建的参与者,...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