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剥夺”孩子假期的背后 ——对兰州市中小学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2-03 23:21 大字

本报记者 高 枭  假期,孩子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近日,记者走访兰州市中、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调查发现,补课仍是中小学生假期的重头戏,“剥夺”着孩子们自由生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烧钱”补课的背后,家长将孩子们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让身体和心智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难以享受到正当权益。

假期孩子都去哪儿了?

孩子们在紧张苦读一学期后终于盼来了一个轻松的寒假,却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驱使下,被违心地剥夺了。

在兰州市酒泉路一家茆式教育培训班上参加辅导的一名中学生无奈地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假期,可谁知,现在还是要起早贪黑地参加辅导,我实在感到难过!这名学生说,谁也不想补那么多的课,但其他同学都报上了,也不想落后于其他同学,别的同学报什么班,其它家长也就跟着报什么班。

“好想蒙头大睡三天三夜,可是现在连这样一点点要求都变成了奢望,补课成了我们假期的重头戏。”在兰州某中学刚上初一的李鹏埋怨道,现在学生们假期基本没有自由,没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空间,只有补不完的课。这不仅不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反而给我增加了负担。

时间都去哪儿了?孩子们的假期都去哪儿了?记者采访中发现,家长们早就替孩子报好了各类社会上的补习班,而且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地。

“早上奥数,下午画画,晚上还要听讲座,每周都有一次英语辅导课”。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麻小雷一边掰着指头给记者数自己的课程,一边如是说:这些课都是爸爸妈妈放假前就报好了的,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其它的不爱学。

“我觉得我是从一个校门里出来紧接着又跨进了另一所学校。”兰州市白银路某中学初二同学石磊告诉记者,他上的一个补习班坐着四十名学生,这跟学校没什么区别。如果每个假期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关进培训补习班,那假期还有什么用呢?

假期补课“五花八门”

寒假还没有来到,各类辅导班就开始地毯式的铺开。翻看近日兰州市的各大报纸,各类中小学生的暑期培训班招生广告如雨后春笋,什么舞蹈班、美术班、英语培训班、理科辅导班、写作指导班,甚至小学升初中的预备班等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还在闹市街头挂起大幅醒目广告,公然列出办班项目内容和优惠条件,争夺着各位家长的眼球。

补课从英语、物理、数学等主课,到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课,再到国学、陶艺、茶艺等兴趣课,假期孩子们的生活可真的是百花齐放。但这些“五花八门”的课程,也给孩子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小学四年级的曹晓轩告诉记者:“我除了要学习学校里教的课程,还要学习画画和弹吉他。平时周末的时候就去上这些课程,现在放假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这些了,还要做寒假作业。”但她父母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兴趣爱好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只有从小接触了才会喜欢上艺术,所以补课是很有必要性的。

走在兰州市街道上,不论是家属院还是写字楼,都能看到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和学习班招牌,有的写字楼基本成了专业的培训班楼。记者在兰州市南关什字一写字楼里看到,家长们都在楼道里排成了队玩手机,等待着培训班里的孩子们。有位等候的家长说,她的孩子从小学习舞蹈,主要是让提升自身气质,孩子如果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我还想再给她报其他课程。

“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上课之余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除了基础课程补习以外,多的都会再报一些艺术类的科目,有的要补四五门课程。”一补习班的张老师说。

“烧钱”补课 家长成主导

寒假孩子们背起书包再次“启程”,家长们烧钱之旅也随之开启。

曹晓轩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的补习费用很高,二十天就要花个近万元的补习费,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哪怕孩子不喜欢,再高的费用也要让孩子学。”

中学生的家长大都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所以把文化课抓得特别紧,恨不得让孩子科科都补,李鹏就补着四门课程,每门费用都不低。他说:“那些钱就像大风刮来的一样,眨眼就成别人的了,知识倒不见能学到多少。”

父母忙于工作,没有闲暇时间来照顾孩子,就给孩子们报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刘甜的父母给她报了四门课程,每科的费用都不低,交补课费的时候看着大把的钱父母也觉得心疼,但是认为是为孩子好,再贵也值得。

家长们总认为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他们只负责掏钱,却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年仅八岁的康铭根本就不懂什么茶艺,也不喜欢茶艺,但是由于父亲爱好茶艺,就想让他也学这些,学习茶艺费用昂贵,但家长喜欢,哪怕是“烧钱”也要强迫孩子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不光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们也有责任。兰州市某小学邵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做不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地学习,会使孩子社会视野狭窄,这样的孩子,充其量只能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书呆子,他们的前途恐怕不容乐观。

日前,教育部再度重申,中小学不得利用假期举办各种文化补习班。西北师范大学王新老师告诉记者,中、小学生“减负”要成为社会共识。假期,是身体和心智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们应该享受的正当权益。忽视了孩子的利益诉求,没有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意志的产物、逆流而上的“充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新闻推荐

首届“陇上金融家”评选活动评审报告会暨媒体见面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贵勇)2月3日上午,首届“陇上金融家”评选活动评审报告会暨媒体见面会在兰州举行。来自新华社甘肃分社、新华网甘肃频道、《经济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媒体界,甘肃省...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