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朋友相约再次去感悟体验兰州黄河之美在景观雅致的滨

兰州晚报 2015-02-05 09:05 大字

和朋友相约,再次去感悟体验兰州黄河之美。在景观雅致的滨河路人行道上,远眺北塔层峦,近观蝶舞鸟鸣,目悦心爽。

如今,兰州的黄河已不再是浊泥黄流,清流碧波,其声欢快。延绵千里的黄河,在这里将奔腾的姿势,调整为闲庭信步。充沛的流量,宽阔的河面,平稳的水势,滋润着干燥的空气,培育了兰州的灵性,装扮了都市风情,哺育了两岸人民。兰州人民则知恩图报,那别具一格、魅力四射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便是献给母亲河的杰作。白塔山、碑林、龙源、湿地公园、水车园、金城关上的仿唐建筑群……这些景观,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母亲河的衣襟上。兰州因母亲河而闻名华夏,黄河也因穿越兰州而灵动飘逸。

兰州的黄河和天津的海河,沈阳的浑河一样,都穿城而过,给城市添姿增美,给市民注入活力。要说皋兰山、白塔山,是兰州的阳刚和伟岸,那么兰州的黄河,则像一个美丽的少妇,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灵动、成熟、大气和柔情。

黄河像一条飘带,穿兰州滔滔而过,从河口到榆中青城,河上十几座桥梁,就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既是这条丝带上的明珠,也是兰州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从百年中山桥到银滩大桥,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桥梁是兰州前进的缩影。

这些桥梁中,数中山桥最古老、最有名,它有“黄河第一桥”之称。这座钢架拱形大铁桥,建成于清代宣统元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经风吹浪打以及战火的洗礼,经历过数次维修,但至今仍然长虹卧波,美健如初,风格依旧,古朴中闪烁着现代韵味,为省城兰州平添了如许秀色。

金城关上,高低错落的仿唐建筑,别具风韵。近旁的龙源中,书法家王国文先生写下的一个草书“龙”字,由平面的汉字,通过艺术夸张变型,变成了一个立体雕塑,耸立于20余米高的台基上。它俯瞰滔滔黄水,仰视巍巍青山,显示着龙的传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通过直观、镜头、银屏,也把这个“龙”字,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龙源成了兰州的一张名片。园之北侧,70米长的千字龙碑墙,将各个时期名人书写的“龙”汇聚于此,氤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走进湿地公园里,会看见芦苇、蒲草自在而安详,亭台、拱桥,朴素而典雅;长长的木板栈道,高高低低,宛若长长的琴键,深入到风景深处;水泊里,盛开的莲花,若爱情一样灿烂。翩翩起舞的野鸭、引颈高歌的白鹅;还有小径边姹紫嫣红的格桑花、蜀葵,星罗着自然的野性。这些草木、建筑、水泊以及水鸟们,构成了湿地公园的风情。显得那么的宁静、淡泊、祥和,灵性中充满了野趣。

在垂柳轻抚的滨河大道上,还有十几组雕塑,引人瞩目赏心。那羊皮筏子上《搏浪》前行的黄河儿女,表现出甘肃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几个少数民族人物,拉着骆驼,顶风冒雪奋进在茫茫丝绸古道上,道出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再现了甘肃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大写意抽象风格的《绿化树》,则是陇上儿女追求生态平衡的不懈努力……这些雕塑中最出名的要数《黄河母亲》,这座出自女雕塑家何鄂之手的巨型雕塑,从主体所表现的历史意义,到美学结构、雕塑手法上,都属极其宏伟大气的佳作。现在,这座雕塑已驰名全国,成了我们省城兰州的一张绝佳名片。

漫步间,有二三只羊皮筏子顺流而下,有一个筏子客,一边板桨,同时扬出一溜高亢激情的“花儿”。我和朋友招手,一筏靠岸,我们乘坐皮筏,将顺流五十里,一路上尽情欣赏黄河两岸的风光,抵达什川后,我们将在那里观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田园美景。坐上皮筏,在我俩盛情相邀下,那年轻的筏子客放开了他嘹亮的歌喉:

兰州的夏天真格美,

百里的风情线走上一回。白塔的凉风伴你游,香甜的瓜果满街头,咬一口

甜进了心头……

响亮的歌声在黄河的浪花里翻腾,岸边的城市和大山随之发出声声和鸣。

新闻推荐

领导干部下基层绝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郭兰英)2月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市领导张悌先、...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