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月13日的湿地公园

兰州日报 2010-04-13 06:17 大字

2010年3月13日,不是一个什么节日,也不是我生命里的一个什么特殊的日子,它只是一个很一般的周六双休日。

这一天,我吃了早饭,打点“行装”,准备了饮用水、照相机,从居住的城南转乘3趟公交车,去往黄河北面的湿地公园。去往湿地公园的愿望这一天比较强烈。

春节过后,城市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人们纷纷在闲余时间走向户外。一天,坐车路过滨河路,看见黄河岸边的沙滩上,到处是放风筝的人。中午下班,从机关大楼走到黄河岸边,看见一棵棵柳树的枝条柔软了起来,一个个鹅黄的芽苞也在绽发。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去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说起来已经建成好几年了,但我一次也没去过。

我有点固执地认为,在这个虽然黄河穿城而过,但实际却比较干旱的城市里,不会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公园。“观山看水,游湿地公园”,公交车身和马路边广告牌子上的广告语,不时地撞入眼帘。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心底终于萌生一个念头:何不去看看,就当一次散步。

真是意想不到。当我费了一番周折,换乘好几辆公交车,又步行一段,双脚踏上“黄河银滩大桥”时,湿地公园尽收眼底。那一刻,我的眼睛和心俱是一派愉悦。桥底下黄河北岸的一条滩地上,一个一个或大或小的由洼地形成的水,有点像在九寨沟见到的海子,虽然没有那么清澈多彩,但也清亮亮的,一座座“海子”的水里和没有水的滩地上一大片一大片绿绿的芦苇在微风里摇摆着,发出沙沙的声音。水面上有野鸭子在游来划去,苇丛里不断地有不知名的鸟儿飞起、降落;水面上,有回环曲绕的木栈道,高点的小丘上有仿古的亭子;水边的沙地上和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生长的花朵,还有那些绿色的植物。一派生气,一派怡然,我感觉像到了江南水乡。

那一天,我用了几个小时,走遍了湿地公园的每一处地方,一次一次按下了照相机的镜头快门。后来,我把那些照片上传到了我的QQ空间里,一个外地的朋友打电话问我,那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啊?我回答“兰州啊,湿地公园。”朋友说:兰州有那么好的地方么?我说,是啊,心底有些自豪。

就那样,湿地公园像一个佳人一样,一经见面,就在我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影像。所以,当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去看她——看看她春天的模样。在生命苏醒的时候,她会有一种什么样的风采呢?

上个周六,从星期五晚上我就准备好了东西,去湿地公园。中午饭吃过,我就出门了。天不遂人愿,当我乘车来到黄河北面,下车要转乘另一路公交车时,天忽然变了脸,漫天的狂风卷来,倾刻间黄尘满天,不见了天色——今年的第一场沙尘暴到了。我即刻逃跑一样,坐上了返程的车。从车窗里看着赶我回去的风尘。回到家时,从镜子里一看,整个人像从土堆里出来似的,于是就等待着下一个周末。

在等待中,3月13日这个周末到了。幸好,风和日丽。我沿着去年夏天走过的那条路线直向湿地公园而去。

在下了公交车步行的那一段路中,我发现黄河水跟夏天相比水量少了很多,岸边裸露出很多的石头和沙滩,就在离湿地公园近处的一段,我看见黄河流水中心的地方竟有一大片河床在黄河中心裸露着,一块块石头密密麻麻排列着。

我依然兴高采烈地向湿地公园走去。终于走近了湿地公园。然而,就在我看见它的那一刻,我傻了——这是湿地公园吗?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座座清亮的海子不见了,那些洼地成了一个个没有水的泥沟。没有了水的衬托,芦苇没有了风韵。

我想从很近处看看这些,可公园的两道门都锁着,“枯水季节,停止开放”的牌子在门上挂着。

我有些不甘心地沿着滨河路远望着,一步一步走着远望着道路旁的湿地公园,然后离去。

就在走过公园门口的时候,我看见了“银滩湿地公园简介”。简介中有这样的文字:公园占地32.85公顷,全长约3000米,是甘肃省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该湿地属于河流湿地,公园内的景色随黄河水位的涨落而变化……

如果说今天我看到的是枯水季节公园的景色,那我还是不想看到这样的景色,因为这一景色跟黄河流量每年在减少有关,如果黄河流量不减少,这些洼地的海子水就不会干枯。

前不久,媒体报道黄河在兰州的河床裸露地段越来越大。我从一本文史资料中看到,电视镜头里那些河床裸露的地方曾是历代黄河流水量最深,浪涛翻滚的地方,古人们曾在那里做黄河南来北往的渡口,因此人们把那里叫“白马浪”,现在公交车在那里的站名就叫“白马浪”。

在失望中,我回家了。晚上,连相机里定格下的照片都没有整理。

新闻推荐

“心”“手”相连组成爱心集结卡千名大学生结对帮扶空巢老人

【本报讯】 在市民广场优美的志愿者服务主题曲声中,当“心”形的服务卡与“手”形的需求卡紧紧地结在一起,也将省城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心和城关区空巢老人的心连在了一...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