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确?气象开放日千名学生前往省气象局探寻“气象奥秘”

兰州日报 2010-03-23 06:25 大字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一天对外发布几次?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准?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段家滩小学的张思雨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甘肃省气象局,向那里的叔叔阿姨问个究竟。3月22日,是省气象局“气象开放日”活动首日,张思雨和他的同学以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成为当日的首批参观者。

气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报”出行,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一天对外发布几次?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准?这些专业问题却很少有人知道。

当日上午10时许,省气象局迎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首批参观者。在气象局引导员的引领下,学生们首先来到5楼参观。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到天气预报制作、专业预报服务、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网站等内容。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天气预报每天发布3次,分别是每日早晨6:30发布一次全省48小时天气预报,主要是广播发布。(对外)每日11:00发布一次全省168小时的天气预报,主要是内部发布。(对内)每日17:00发布一次全省72小时天气预报,主要是广播、影视发布。(对外)他们还了解到,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其实有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从卫星遥感观测、雷达观测、地基数据观测获取数据,然后再到数据传输、海量存储、巨型机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到预报员调阅、集体会商,最后通过电视气象节目、报刊广播、手机短信等对外发布,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天气预报。

“那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会不准确?”一位同学问道。讲解员解释说,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天气系统的复杂多变、预报模式的不稳定性、监测站网的分布、预报区域的范围、预报人员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但相信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预报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会越来越准确。

资深预报员详细讲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感觉太神奇了,许多设备从来没有见过,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实践机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一新生黄海亮兴奋地说。在5楼的天气预报室,同样挤满了学生,气象专家俨然成了被追捧的“明星”。在一张高空形势预报电脑图前,几名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资深的预报员通过气象要素分析,最终形成气象预报。这次参观让他们“零距离”地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工作过程却非常复杂。 

“今年春季沙尘频繁出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降水,空气非常干燥,由此也使部分市民患上了呼吸道等疾病住院,气象部门为何不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干燥的天气呢?”在活动现场,有不少同学不解地问气象专家。“其实,人工增雨所起的就是一种催化作用,通过技术手段把空气中的水汽催降下来。”气象专家解释称,要想把水汽催降下来,就要有具备降雨条件的天气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到云层结构、云层温度、云层中有没有足够的含水量等条件。如果没有适合的条件,就是发射的催化剂再多,增雨的效果也不一定好。要想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就目前的天气条件,要想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根本不可能。

昨天也是省气象局“气象开放日”活动首日,千余名大中小学生走进省气象局,通过聆听专业人士的讲解,观看高科技气象仪器的现场演练,了解了许多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知识,足足过了一把“气象瘾”。

相关新闻

【本报讯】3月22日,市区在经历前一天的沙尘天气后,当日市区的天气感觉灰蒙蒙的,并且气温较低,行走在街上会感到丝丝寒意。预计今明两天,市区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低,外出注意保暖。

今天白天到夜间,市区多云,气温在14至2℃之间,偏东风2到3级,平均相对湿度57%;明天白天到夜间,市区多云,气温在11至0℃之间,偏东风2到3级,平均相对湿度51%。气象专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兰州市天气相对较好,白天感觉舒服,但早晚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增大,早出晚归者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另外,空气极为干燥,还应注意适当多饮水,确保体内所需水分。

记者 刘家兵

新闻推荐

苦水人的“指子”

永登苦水,过去叫李佛镇。改革开放以后,因这里盛产玫瑰,也被世人称为“玫瑰之乡”。生活在庄浪河畔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仅有自己的方言俚语,而且还有独特的乡风民俗,淳朴的民风...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