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滋味北京的滋味是大气醇和上海的

兰州日报 2010-02-01 06:44 大字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滋味,北京的滋味是大气醇和,上海的滋味是开阔雅致,厦门的滋味是美丽温馨,成都的滋味是洒脱闲适,广州的滋味是生猛海鲜,我们的近邻西安的滋味从市井的角度去品味,能明显的品出它喝西凤、吃泡馍、吼秦腔的味道。我们天天生活其中的城市兰州的滋味是什么,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一时还真说不准、捋不清。

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一书中把兰州归结为中国北方最男性化的城市之一。中国北方最男性化的城市的特点就是大蒜生紫皮,辣椒挂灯笼,高粱红了一地,苞谷黄了满山的地方;是朔风劲吹,红日高悬,城头旌旗猎猎,大道尘土飞扬的地方;是慷慨悲歌,壮士远行,哥哥走西口,好汉上梁山的地方;是强人落草,响马劫镖,枭雄逐鹿问鼎,豪侠比武论剑的地方;也是架起烧锅大块吃肉,粗瓷油碗大口喝酒,不以成败论胜负,却以酒量论英雄的地方。所以要想品出城市的滋味,就必须较为深刻的了解它的历史沿革、文物建筑、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等等。对兰州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凭一篇小稿就想说全它的滋味,那肯定是以偏盖全,管窥蠡测。但就某一个具体方面细细咀嚼,还是能品出一些味道来的,比如饮食文化方面,毕竟民以食为天,我们天天吃在兰州,在兰州吃,从中就能品出它的三味,即香味、甜味和酒味。

说到三味,就不能不想到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能背出课文中的某些段落,但对三味书屋的真谛其实并没弄懂。后来出差到绍兴,先尝了孔乙己“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茴香豆,闻起来奇臭,嚼起来泛香的臭豆腐,又到周家老屋后面的百草园去寻找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观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从草间直窜云霄,聆听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已经有点如痴如迷。但真正最大的收获却是在三味书屋找到了三味的注释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后来查资料方知典故引自宋朝李淑《邯郸书目》序文“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三味书屋以方正、质朴、博学为人称道的寿镜吾老先生把经、史、子三类书比作三种不同烹调的美食,要求学生如同品尝美味佳肴一样读四书五经。正是三味书屋的严厉教育,加上刻苦用功,鲁迅在那里读了许多经史子集和野史书籍,培育了他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反抗的精神,为民族苦难而呐喊的情怀。可以说鲁迅是从饮食三味的角度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滋养,从而成就为真正的斗士、民族的脊梁的,所以饮食的滋味在某种程度上能培养个人一生的意志。

我以为兰州饮食的香味首先来自于牛肉面,牛肉拉面被公认为兰州的符号、名片和标志物,一碗面能享受到如此殊荣者全国独此一家。兰州大街小巷共分布着上千家牛肉面馆,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五绝”,风行天下,满足着每一位食客,每天约卖出100万碗左右,若以兰州城区人口匡算,差不多每天就有一半人要吃一碗牛肉面,牛肉面之普及由此可见一斑。在牛肉面馆,无论老板还是打工仔,无论高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买票排队,端饭找座,完全自助,真可谓“穷也罢,富也罢,端一碗不论身份;早也行,晚也行,来三两浑身舒坦。”坦率地讲许多兰州人一天的生活是从早晨的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吃惯了的哪天早晨不吃整天浑身都不窝耶,只有大宽、二细、韭叶子连同热汤下肚,一天便来了精神。出差归来的,下车先来一碗牛肉面过把瘾,再拎着行李回家。尤其是用牛肉面招待外地客人,是让他们了解兰州最直接、最简捷的途径。近些年兰州发展迅速,到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风景绚丽,但遍布街巷的牛肉面馆仍是最常见的一道风景线,徜徉在兰州的大街上,感觉到整座城市都似乎浸透在牛肉面的清香当中。

兰州的甜味则来自于瓜果。兰州是饮誉全国的瓜果城,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各种地产的桃子、杏子、西瓜、白兰瓜、籽瓜、苹果、把梨、葡萄、红枣相继上市,接连不断,即使寒冬腊月至翌年阳春,仍可吃到贮藏的冬果梨和软儿梨,所以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之说。兰州盛产的瓜果有着其他同类不可比拟的特色,如白兰瓜是美国甜瓜籽种与俄国瓜在兰州的土地上杂交而诞生的品种,集中了中美俄三国甜瓜的优点;安宁蜜桃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成为贡品,有“宁吃安宁鲜桃一口,不吃其它酸梨半篓”的谚语;冬果梨可解渴消寒,“北风吹雪花朵朵,一碗梨子一炉火;如愁软儿解渴寒,请君试吃热冬果。”软儿梨能止咳化痰,“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但兰州瓜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外地瓜果沙甜,究其原因主要是兰州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的缘故。现在街面上虽然各种反季节的南北瓜果都有销售,人们最喜欢的还是本地生长的瓜果,外地客人对兰州瓜果的甜美更是赞不绝口,年纪稍长一些的兰州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讲述起早些年皋兰的旱砂西瓜、青白石的白兰瓜如何甜得使人舌尖发麻、嘴角发烂的趣事。

兰州的酒味自不待说,正如前面所讲,兰州是一个奉行无酒不成席、以酒量论英雄的地方,自大禹命仪狄造酒,中经杜康等的创造性发展,酒作为含有乙醇的特殊饮品,已被纳入兰州人礼仪交往、饮食文化的范畴。历史上武将墨客者流,不善饮者几希,既有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轼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又有楚霸王的鸿门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他们有的因酒而成乐事,有的因酒而误事,但都因酒而留名。兰州的酒文化可谓丰富多彩,善饮者视酒为人间第一佳酿,他们在餐桌上大谈茅台、五粮液醇味绵长,奇香夺魂,莫高、紫轩葡萄酒色如琼浆,气飘芬芳,黄河啤酒、沙棘香槟清凉沁腑,胜食青果,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喝不醉的肯定有防身之术。观察兰州的酒桌,酒家们“把酒畅饮抒情怀,醉过方知酒意浓”,正如《酒味寻真》里所讲,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时而炽热似火,冷酷像冰;时而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时而温柔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往往使人超脱旷达,喜怒无常,原形毕露,吐出真言。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酒的真正作用已不止口腹之需,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社会功用。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匆忙奔赴的那些饭局,流光溢彩的杯盅中,他们心中怀着的并不是对某种杯中酒的期望,而是对某种目的、某种谋划的深深期待,以至于把兰州以西的丝绸古道喝成了“河西酒廊”,第一人口大县曾几何时成了白酒消费第一大县。

其实,兰州人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有清香,有甜蜜,也有辛辣,人生大概亦如此,你以为然否。

新闻推荐

陆武成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解放思想目的是解放行动

本报讯1月28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题为《》的署名文章。陆武成在文章中指出,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解放思想的目的...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