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姹紫嫣红春意浓——满族女画家玉效琴印象

兰州日报 2010-02-20 06:38 大字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乍暖还寒。这天我应约去看望一位几年前相识的女画家玉效琴。当我来到她家里,顿时感到这房间的装修与平常人家见到的极不相同,没有现时流行的装修和讲究的家具,大厅里却摆着一个显眼的大画案,小厅里也是画案,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画框,俨然像一个展览馆。那画框中的美术作品全是各色各样的花鸟画,真是姹紫嫣红。浏览这些佳作,让人赏心悦目,忘却了初来时的寒意。

我与玉效琴女士是在她办个人画展时相识的。那是2007年的冬天,她在兰州市博物馆举办“玉效琴工笔花鸟画百幅精品展”,邀我去参观。这样规模的画展,在兰州的女画家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接触中方知她原来是一位满族人,祖上原姓伊尔根觉罗,后来改姓玉,祖籍辽宁省法库县。是中国画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国画院高级画师。

玉效琴从上小学时就喜欢绘画、剪纸,常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上中学后成了西北中学的文艺骨干,黑板报上总有她的作品。广泛的爱好形成了她开阔的性格,这对她后来的成长和艺术上取得成就是分不开的。虽然因为父亲的政治问题曾受到过挫折,但并没有影响她对美术事业的爱好和追求,1990年已是40岁的她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校,成了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兰州已过世的著名画家范有信是她永远难忘的老师,因为当年是范老师看到她画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醉芍”后,当即很满意地收她入学了。从此她获得了许多正规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工笔、写意、人物、花鸟画的技法。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得到了优秀学员证。

玉效琴后来从工厂调到甘肃省经济协作办公室成为一名处级干部,不论在哪里,她都没有丢掉美术创作。2001年退休后她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投入绘画中,其作品大部分是工笔画,也有没骨、小写意。当她给我拿出一本平常在各地乡间山野观察的写生速描时,我为她这种刻苦和勤奋所感动。她虽有灵气,但更多的是深入实际,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她没有特意去追求某种风格,而是以真诚的心态去表现画面与色彩的融合,让人看到一种春意盎然的景色。像她的没骨作品《独占岁寒》、《傲骨》、《冷艳》等多幅作品中没有一笔线条,而是以墨、色画出了花鸟造形和自然的质感,画面更为真实生动。

退休后的玉效琴去了许多地方,开阔了眼界。在山东青岛,她的花鸟画作品大受欢迎,当地的作家、诗人朱锡魁先生在文章中称赞其独树一帜,创作出玉氏工笔画的独特风格。映入眼帘的是:“百花红烂漫,鸟雀啼鸣喧”。

她在贵州遵义市场参加“遵义杯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书画展”时,当地电视台对她的作品《和平盛世》高度称赞,并进行专门采访播出。作品被遵义市政协书画院收藏。她的作品还参加了我国文化部与新加坡方面共同举办的中新文化艺术交流展。

玉效琴的叔叔玉锡珏是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画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甘肃著名画家李宝峰的同学。每次相见都会给她很多指点和教悔,这对玉效琴的进步也是很有帮助的。

年已63岁的玉效琴,在她的生活中,创作绘画已成了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泉山、安宁仁寿山、榆中牡丹园、黄河风情线是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各色花草令她依恋。就是去外地,见到奇异的花草便流连忘返。在青岛,她见到了一种奇特的“九转梅”,能够变化色彩,也叫“彩色绣球”,头一年去的时候花快开败了,第二年又专程去观察。其他地方还见到了美丽的山茶花,湖南的“芙蓉花”等。这使她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把在国内能见到的奇花异草都画出来,展现给世人。

玉效琴的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有的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她还为一些书籍设计封面。中国民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国画家玉效琴作品选》。近期她将去韩国参加中韩日文化艺术交流展出活动。在这里预祝参展成功,载誉归来。

新闻推荐

在家乡过年湖北荆州春节民俗与兰州之比较

我的家乡湖北荆州是典型的楚地,其过年风俗与兰州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许多群众娱乐性节目上又有不少相似之处。年三十早晨VS午夜   ...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