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孤残儿沐浴阳光获“重生” 兰州市建立长效机制安置解决孤残儿就业

兰州日报 2010-01-22 06:48 大字

近日,15名来自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相约来到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一只只漂亮的水杯送给了该局的有关工作人员手中。“这是我们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购买的。礼物很轻,但却代表着我们这些孤残儿感恩社会、感谢党和政府关怀的心意,是你们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回归社会,重新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请你们一定要收下!”孤儿代表捧着杯子真诚地说。该局的工作人员眼含泪花破例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

事情还得从2009年说起。负责全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收到了市儿童福利院白书记写来的一封特殊来信,希望市人事局协助解决大龄孤残儿的就业问题。信中这样说到,“我院现有22名,年满18周岁的大、中专及中技院校毕业生待业。由于从小被父母抛弃,远离亲情的关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孤儿们过早地游离于边缘社会,只能依靠社会扶养、助养,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他们在成长、求学、求职过程中要克服许多正常家庭同龄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和困难。由于没有家庭作为后盾,儿童福利机构又不可能提供长时间的帮助和支撑,孤残儿童走向社会后,面对工作、婚恋、价值实现等现实问题,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这些孩子容易出现情绪躁动、精神涣散、性格怪癖等心理问题,给院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隐患,对其他正在成长或上学阶段的儿童健康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使其最终被动走向社会,将会演变为一种特殊群体的社会问题。只有解决好大龄孤儿的就业问题,才能真正帮扶他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因此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信,希望人事局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孤儿的就业问题。”

这封言辞恳切的来信牵动了专技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心。该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儿童福利院进行专题调研并了解到,市福利院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对有自立条件的孤残儿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准备锻炼,引导和鼓励他们就读技校、职校等实用性强、周期短的院校,着力培养孤儿的职业技能。尚在待业的这些孤儿,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就业条件相对较好。但毕竟属于弱势群体,即使拥有一技之长,这些孩子也很难真正求得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只能时断时续的打工,没活干时就只能靠福利院供养,一切生活开支及需求都由福利院承担。然而,临时性的工作无法解决孤儿、福利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后顾之忧,生活不确定、工作朝不保夕、没有归属感、收入不稳定……诸多现实因素使这些孩子生活压力陡然加大,心理负担格外沉重。

要改善孤儿生活状况,使其不再漂泊、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心有归属,基本前提和惟一途径就是让他们稳定就业。可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已经走向市场,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该怎么办?只有依靠政府和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和帮助其就业。

在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协调沟通后,人事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专题报告,建议兰州市尽快建立和完善帮助孤残儿童成长、就学、就业安置的长效机制。

兰州市大龄孤残儿就业难的状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上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办法。很快,一个令所有孤残儿和社会爱心人士兴奋的大好消息传来: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做好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文中明确,今后每年,将在兰州市事业单位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于安置高校及中专、中技毕业的孤儿,以彻底解决孤残儿就业难问题。

2009年,在综合考虑孤残毕业生所学专业等情况后,兰州市采取指令性计划安置的办法,向县区和市属事业单位派遣分配了7名孤残毕业生就业,孤残儿就业安置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7名曾经遭受心灵创伤的孤儿终于走上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爱的蓝天下沐浴着和谐的阳光!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新闻推荐

兰州市举行新闻界迎春联谊会 陆武成等领导出席

【本报讯】 1月21日晚,金城山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兰州市新闻界迎春联谊会在这里举行。中央驻甘及境外新闻单位、省市新闻单位的代表约200人欢聚一堂,喜迎新春,畅叙友...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