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科学院公布新院士名单 兰大郑晓静 涂永强榜上有名

兰州日报 2009-12-05 07:10 大字

【本报讯】 12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共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兰州大学郑晓静、涂永强位列其中。在这次两年一次的增选过程中,四川省共有三位科学家成为两院院士,他们全都来自于兰州大学。

这次新当选的35名院士分属中科院各个学部,其中,数学物理学部6名,化学部8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名,地学部5名,信息技术科学部4名,技术科学部7名。其中,兰州大学副校长、固体力学和工程力学博士生导师郑晓静属于数学物理学部,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涂永强属于化学部。

据介绍,中科院这次新当选的35名院士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2岁,平均年龄为54.1岁,其中60岁以下的27名,占77%。35名新当选的院士中有5名女科学家。

兰州大学第一时间对两位新院士表示了祝贺,新院士中一位已在当天下午踏上了出国访学的飞机,另一位低调地不愿接受采访。

两位院士个人资料

郑晓静教授,51岁,兰州大学教授。1958年5月生于湖北省武汉,籍贯浙江省乐清。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会数理学部咨询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郑晓静教授长期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和风沙物理力学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板壳力学领域,解决了大挠度薄板精确求解和近似解析求解的收敛性证明等难题完善了板壳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理论,被评价为“五十年来该课题最完备的一项研究”。由此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1)。九十年代,主要开展电磁固体力学研究,与课题组成员一道,系统建立了铁磁、超磁致伸缩和超导材料及结构在电磁场中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有效方法,解决了原有理论的预测与各类典型实验长期不符的问题。此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第一完成人)和国际超导委员会最佳贡献论文奖。自九十年代末以来,她及其课题组在风沙环境力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及现场实测,研究了沙粒带电现象及其对风沙运动的影响,提出了风沙流和风成地貌(沙纹及沙丘)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理论预测方法,对工程固沙的草方格方法给出了设计的理论公式。部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第二完成人)。

涂永强教授,50岁,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5年和1989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作访问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他已发表论文150多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他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甘肃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有机化学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涂永强教授长期坚持从事复杂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及相关合成方法学研究,特别是在药用天然生物碱的设计合成、高效串联反应和方法的创建等研究领域作出了系统和创新性的成就,其中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加兰他敏的专利路线是继欧美和日本之后的一条全新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路线,并已投入产业化实验。 

他发现了40余种新结构多环倍半萜及20多个活性物质,提出并实现了其仿生合成路线,为新型萜类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先导模型。

涂永强教授所带领的国家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连续获得了三期国家资助,通过提升和引进人才,群体成员由7人发展到15人,先后有多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新闻推荐

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周末来兰

本报讯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12日将来兰州,为兰州市在火车头体育馆举行的羽协“俱乐部”杯暨兰州兄弟体育第七届“波力”羽毛球邀请赛助威。比赛期间,赛事组委会安排董炯将...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