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阳来复话冬至

兰州日报 2009-12-22 07:03 大字

“头九二九,关门闭首;三九四九,冻破茬口;下五九,冻死狗;六九七九,精屁捻娃娃拍手;八九九九加一进,赶早拾掇打驴棍”。这是一首兰州百姓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它生动描绘了兰州市由严冬到春暖的气象变换过程和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12月22日1时47分,2009年的重要节气——冬至来到了,兰州人习惯上叫做“交九”了。

冬至在我国历法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冬至就已经出现在节气名称里。按照殷周朝代的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所以冬至相当于春节,天子要到郊外祭天,臣子们要上表章祝贺,从此“冬至大如年”的传统就一直流传下来。汉代重新修订历法,冬至仍然列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称为“亚岁”。《汉书》中认为“冬至阳气,君道长,故贺”。这时候朝廷放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边塞闭关,上上下下休歇身心、调养精神,以备来年重新奋起。《晋书》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从那以后,祭祀或者庆贺冬至的活动日趋丰富,逐渐发展成为遍布中国的特色民俗文化。

汉朝时中原地带流行冬至赠鞋,据《中华古今注》记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命冬至日上舅姑”。后来冬至时尚逐渐演变为品尝美食的良辰吉时,古时候北京一带百姓讲究冬至吃馄饨。据说是由于经常受北方匈奴侵略的祸害,其中有两个首领一个叫“浑”,一个叫“屯”,老百姓恨之入骨,就在冬至这一天用肉馅包成角儿,起名叫“馄饨”煮了吃,以表达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期盼。冬至各地习俗因主要粮食品种而有所不同,北方大部分地方流行吃饺子,据说这是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习俗。当年张仲景看到南阳百姓严冬时分深受冻害,很多人两只耳朵都溃烂了。于是他在冬至这一天用羊肉汤作底料,加入驱寒活血的中药材熬煮成“祛寒娇儿汤”,并将羊肉和药渣用面皮包起来,捏上两只耳朵的样子,煮好以后就着药汤一起吃,治好了百姓们的冻伤。从此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就在北方流行起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健身驱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寄托对一代名医的纪念之情。

我们兰州过去一直讲究冬至吃长面,也即是有名的“臊子面”,这是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美食。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至吃饺子的习惯日益普及。家人们团聚在一起,打好嫩韭黄肉馅,包出外形精巧的饺子,锅开了一下,热气腾腾、味道鲜美,再切几个凉盘,抿几口佳酿,“饺子下酒、越喝越有”,其情浓浓、其乐融融,那一种感觉是别的时候找不到的。

中国人看重冬至,是有着十分深厚文化底蕴的。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睁开眼睛观察天地万物的民族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把对于天地运行、万物生息的哲学认识归结在《易经》中,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生生不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刻揭示了阴阳消长、暑往寒来的道理。易经用纯阳的“乾卦”代表盛夏热的顶点,用纯阴的“坤卦”代表严冬冷的低端,然后用阴中生阳、阳中生阴的卦象表示由暑到寒、又由寒到暑,彼此转化、循环不已的这样一个过程,共有十二个卦象,每一卦代表两个节气,叫做“十二消息卦”。代表冬至的卦象叫“复卦”,它由处于最下方的一个阳爻开始,加上处于上方的五个阴爻所组成,叫做“冬至一阳生”,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冬至既是严寒施威的极点,同时也是温暖萌发的起点这样一个辩证关系。这与对四时节令的天文观察完全相符,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达到最南端,故而白天最短暂,夜晚最漫长。当过了冬至以后,白天就逐步延长,而夜晚则逐步缩短了。谚语里说“冬至挡日回”,就是这个意思。我国北方民间也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易经用“十二消息卦”的道理,告诉人们处事要顺时而为,让自己的言行合乎阴阳消长的大道。

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让自己的身心修养与天地运行的规律相契合。这样一来“冬至一阳生”之际,就是最佳的修炼、进补之时。很多气功功法都特别强调冬至这一天的功课,认为在这时练功的收效是平时的好几倍,练功的人士万万不可错过的。同时调整饮食、服用补药也是重要的强身办法,俗语说“冬至进补、开春打虎”,可见适时进补的作用有多大。补身体应当以饮食为主,兰州冬季采用当归、黄芪、枸杞等中药材,炖上一锅新鲜的羊肉汤,就是最好的强身健体膳食。当然不论食补药补,都得看自身的体质,应该滋阴还是壮阳,不妨听听老中医的建议,免得补颠倒造成上火,反而要受一点洋罪。

严冬也是怡养性情的极好时机。古时候农业为主,冬季是休闲时节,于是文人士大夫们想出了许多安静越冬的好点子。比较有名的首先是画“九九消寒图”,准备一张没有着色的素梅花图,共有九九八十一片花瓣。从冬至起每天为一瓣花染色,阴天染蓝,晴天染红;刮风染黄,下雨染绿,下雪则染白色。这样八十一天下来,不知不觉一幅彩色冬季气象统计图也就制作完成了。还有写诗作词、撰写对联等活动,留下无数华彩篇章。另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划书法条屏,上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空心字,从交九起每天用笔填充一个笔划,等到八十一天过去,九个大字也就写完了。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就有康熙老爷子肩上驮着孙子弘历,描画这九个字的镜头。不过老百姓们就没有这个闲情雅致了,他们关心的是气候和农时,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各地都有内容不同的“九九歌”。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兰州谚语有所区别,这是不同地域气候升温有迟有早所造成的。今天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群众在寒冬里依然为建设家园忘我工作,依然能吃到过去冬季里见都见不到的瓜果蔬菜,不过冬至作为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我们还是要通过不同方式来庆贺它的。

新闻推荐

红泥沟轶闻趣事三则

红泥沟坐落于兰州市五泉山公园东侧,古称红泥泉,又称红泥岩,沟内山峦上部黄土覆盖,下部岩石裸露,岩石多为红色,岩畔有谷,谷底有泉数眼,自岩下流出,故而得名。红泥沟原比五泉山东龙...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一阳来复话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