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电影《兰州1949》: 对历史、理想的尊敬与礼赞

兰州日报 2009-12-29 07:00 大字

有人说:兰州没有什么水,只有一条黄河;没有什么书,只有一本《读者》;没有什么路,只有一条丝绸之路;没有什么面,只有一碗牛肉面,当电影的太阳从西部冉冉升起,《兰州1949》——一部以“兰州”命名的电影,一部反映兰州解放的电影,一部出自大西北的电影,表现了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个甲子的庆祝,也是对大西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兰州市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兰州解放60周年的影片,电影《兰州1949》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创作摄制,于2009年8月取得了电影发行公映许可证,8月26日在省市党政军联合举办的兰州解放60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了首映。并于11月24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专家研讨会。来自甘肃以及北京的领导、专家出席观看了影片,并在研讨会上发言。大家给予影片充分肯定,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主题鲜明,拍摄风格明快洗练,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影片,是一曲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正气歌。

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

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我赞成这部电影面对历史的唯物主义态度,老老实实、小心翼翼地塑造了1949年兰州这场解放战役的历史任务形象,从而让今天当代的观众从电影的鉴赏当中获取历史评价,这种做法是兰州市委、市政府包括兰州广电集团具有政治智慧和艺术智慧远见卓识的地方。

从创作者审美思维的走向上,我认为影片中比较好的人物是梁医生和孟校长,影片写出了这两个人物在1949年这个特殊背景下的精神层面的轨迹。开始梁医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到第三次成为了送城防图的完成者,环境改变了,他自己完成了精神升华的灵魂轨迹,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写出了人的精神世界、灵魂的层面。比如孟校长,他也是这样的,他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舍亲生子保卫学校的安危,这个情节设计是相当不错的。

希望兰州广电人能立足于本地本省的文化资源,纳天下之人才,汇全国之精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宏大叙事与

个体生命的相结合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评论家)

1949年对我们中国人是不寻常的,所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年份里,我们看到了很多“1949”,有《东方红1949》、《北平1949》,如今又有《兰州1949》,许多“1949”都让我们看了以后很受感动。

《兰州1949》与其他“1949”相比,其独到之处首先在于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宏大叙事中的普通人。作为主旋律宏大叙事的影片则较好地把宏大与日常、整体与个体处理得很精当,通过微观细致的呈现体现宏观的波澜壮阔,通过活泼的个体生命体现崇高的家国情怀,让兰州“8·26”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全景式写照中辉煌璀璨的一页。

从1949年至今天我们走过了一个甲子,一个甲子之后的人们对当时那样的时代和人们的心态并不是很清楚,那时的书籍已经被岁月剥蚀,那时的照片已经变色发黄,那些至今仍然需要我们把他们安放在心灵的圣殿之中的英雄人物被逐渐地淡忘。如果把1949年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胜利比作一条船的话,那么祁守攻、韩文瑶、梁子晟们,就是激荡新中国这条驶向光明与解放的航船破浪前行的“长风”。

故事超越历史

人性铸造时空

许柏林(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评论家)

首先感谢这部影片,第二要祝贺这部影片,在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心里一动,预想写兰州解放会写成什么样子,今天看了以后感觉很意外,它是可以给今天人看的电影。无论是故事的选取,节奏的掌握,还是人物的安排,《兰州1949》都很紧凑也很到位,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解释。

影片的节奏掌握包括剪辑都很干净很到位,把握住了人,每一个人物有他自己的无论是职业和信仰的性格规定性,又有他在整个事件当中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作用。不仅如此,《兰州1949》还成功地实现了由人物性格的转变也就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来支撑起三送城防图的递进和升华。而且,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升华都符合各自的性格与信仰乃至社会身份的特征,也就是符合各自的生命意志和生命特质。

《兰州1949》用历史来解释今天,拿今天来观察历史。影片出自西北人之手,我也期待着甘肃、兰州有更多好的艺术作品。

勇于创新

革命题材变身谍战故事

张思涛(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首先,我觉得题材选取很有意义。《兰州1949》至少从题材的价值上,从认识的意义上,向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化的历史教材。

第二,我觉得这部影片不是写兰州解放战争的全部,而是主要从兰州地下党的活动开始,写了兰州战役的一个侧面。我引用鲁迅说的话,太伟大的事件我们文艺可能是无力表现的,但是我们可以表现其中的一块砖一块石,艺术是由点来构成的。《兰州1949》主要表现兰州地下党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从地下党的主体切入给兰州解放提供了广阔的图景,塑造了人物群像。

另外,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把它变成娱乐性、观赏性比较强的惊险片,是很有创新精神的。横向的情节展开得比较丰富,故事曲折,增强了可看性。

我认为这部作品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片子,但也有些遗憾,有的细节处理得粗糙了一些,有一些人物语言细节上的处理略显简单化。

切入点巧妙

年轻演员出彩

江平(中影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

《兰州1949》脚踏实地选择了自己的家乡解放之前的故事来写,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只注重于60年今天的歌功颂德,而是把过去可歌可泣那一段历史重新再现。现在太多的人只知道周迅不知道鲁迅,太多的人只知道章子怡不知道章太炎,太多人只知道梅艳芳不知道梅兰芳,现在能拿出钱来拍一部展现60年前革命斗争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兰州1949》启用了一些年轻演员也是亮点之一。如果从康处长到医生再到每个学生这些人物全部采用一线明星,观众在观看时会出戏。这几个青年演员的选择我认为是成功的,首先他们的表演是从内心去走戏的,友情出演的张光北和王思懿是点睛之笔。王思懿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她的表演准确,也能够让人感受到兵临城下时处长太太心里错综复杂的矛盾。

人心和历史场域的

精彩转换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评论家)

影片拍得很认真,而且有悬念,在艺术处理、镜头语言的处理上比较出色。《兰州1949》依据真实的史实,描写了1949年8月兰州解放,隐含着一种颂歌化的宏大历史叙事。影片的特点在于,将解放兰州视作一个巨大的语境,对丰富素材进行提炼和选择,重点展示了特定历史关头的个人的选择与勇气。祁守攻、梁子晟、志强、孟烨等人的勇敢、坚忍与牺牲,受到沉重的责任感驱使。而韩文瑶也正是因投入时代革命的澎湃潮流之中,才会与反动派的父亲格格不入。

影片人物塑造有特点,没有把人物往极端的方向推。这部影片中康立行杀人如麻但是有负疚感,把举起的枪又放了下来,这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另外一层;还有梁医生这个形象比较独特,只要病人需要他就去帮助,对其他的不感兴趣 ,他对文遥说你是学生,你不要被政治左右了,但是严峻的事实,血的事实教育他让他警醒,最终杀死了康立行,送了情报。影片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突破。另外,通过几组人物的心理转化来对人物、人性、心理做刻划较为合理。

期待主流电影

更上一层楼

饶曙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这部影片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找到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层次,从而使影片在同类题材中有一些新的突破,也赋予了一些新内涵。

《兰州1949》有很多亮点,也有一些遗憾,在抓住亮点的时候应把亮点充分地释放出来,梁医生、旅长的女儿、校长的儿子,这些人物恰好是这类题材当中较少关注和审视的,反应了艺术创作时选择的徘徊和犹豫,编导肯定调研了大量的兰州地下党当年的史实,这些人物身上也许都有真实人物的原形,艺术创造还是需要在历史原形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兰州1949》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电影,因为它找到了立足点,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视角,赋予了人物更多的内涵,也赋予了影片的叙事以更大的张力。

感动兰州

关注家乡文化

刘立滨(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

首先,从甘肃省政府到兰州市政府,把自己的文化视角以及对历史的视角关注在自己的家乡,很令人感动。另一方面从电影本身来讲,我认为这样一个描绘历史题材,带有正面教育的影片,它的创作、制作是很成功的。当我一开始想到《兰州1949》,肯定与战争有关,尤其当我看到开始有几个战争的镜头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是,形式转到了带有一点点的谍战味道,这是一种地下工作者的味道。《兰州1949》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惊奇让我感觉到眼前一亮。

从影片整个拍摄过程看,镜头处理流畅,人物的性格鲜明。从创作的角度去谈论和认识它,可以从中寻找有创意的经验,以及一些观念上的突破。

前面诸位专家谈到的这部片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我都赞同,但我也想谈一些欠缺,比如说像韩旅长的女儿文遥,可能是篇幅不够,少了一点细节交待;音乐运用上有的地方有些不合适。

新闻推荐

甘肃省旅游饭店拉开环保大战序幕

【本报讯】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阻止碳排量增长。日前,四川省旅游系统积极采取行动,在饭店界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开展节能环保的实际行动。   &nbs...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