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佛慈故事扯不断的佛慈情

兰州日报 2009-10-13 07:36 大字

有人说:佛慈是一部书,她浓缩了中国近代和现代中医药史;也有人说:佛慈是一粒药,她与《读者》、牛肉面齐名,成为兰州的又一张名片。八十年波澜壮阔,八十年风雨兼程,在八十年的征程中,佛慈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记忆——

友谊之树常青

2004年9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外高级顾问、新加坡医药商会会长林再钦老先生应邀专程来到兰州佛慈,参加佛慈建厂75周年庆典。在大会上,林先生充满敬意和祝福地说:“佛慈的75年,是中国中药工业发展的75年,数十年来,中药业的发展在中国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大力落实GMP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其中更是涌现出了像佛慈这样的优秀企业,为我们海外的经销商提供了优质和安全的产品,也促使中药的国际地位有了长足的提高。佛慈人从事的职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他祝愿佛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年基业,永传后续!

20世纪30年代初,林先生父亲的新加坡裕丰参茸药行,成为佛慈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的代理商之一,佛慈浓缩丸以“选材道地、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受到海外华人的青睐,新加坡裕丰参茸药行以恪守医药道德、维护大众健康为宗旨,以经营真材实料的道地医药产品著称,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商誉,很快得到患者的信赖,建立了稳固的消费群体,获得业内同仁的尊重和认可。

多年来,佛慈与裕丰行共同经历了我国外贸体制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检验,建立了愈加紧密和稳固的工商合作关系,为业界同仁所称道。正如林再钦老先生所说:佛慈是浓缩丸的原产地,中药认的是牌子,“佛慈”二字就是最好的广告。裕丰行从他的父辈开始经销佛慈产品,之后父亲传给他,现在他又传给了儿子,经营品种也从几个到上百个,他们家族以子承父业的方式继续着与佛慈的合作。

佛慈、裕丰行两家老字号企业,70多年的贸易往来,印证着佛慈浓缩丸生命之树常青,佛慈和裕丰行友谊之树常青。

中医处方上的括号

有一次,省、市主要领导到佛慈参观考察,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照肃在听完兰州市有关领导对佛慈制药简单的现场介绍后,要求佛慈的领导再详细地介绍一下佛慈的历史。为什么他会对佛慈的历史如此感兴趣?仔细听完汇报后,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由于工作繁忙,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疲乏不适,他去医院作检查,大夫经过仔细的诊断后开了处方,还建议他注意休息、药物调理。看到中医大夫的处方上,在六味地黄丸药名后面的括号里写着“佛慈”,于是他好奇地问大夫,为什么还要在处方中特别注明生产厂家?大夫回答他说,六味地黄丸生产厂家很多,兰州佛慈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效果最好。  

之后,省委书记随意问起身边的人对佛慈产品的看法,大家对佛慈产品均给予很高的评价,说起佛慈来头头是道。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药物的效果,他吃了两瓶佛慈的六味地黄丸之后,感觉自己精神了许多。此前,他一直吃着另一家企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从那之后他就开始吃兰州佛慈的六味地黄丸,成了佛慈产品忠实的消费者。

处方括号里的“佛慈”,是省委书记看病引出的一段佳话,也充分说明在医生的心目中佛慈的产品质量好,安全、有效,这不是普通的指定消费行为,反映出了佛慈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和消费忠诚度,有名望的大夫总是把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药品推荐给病人。

远方朋友的来信

2006年6月,佛慈收到一封来自江苏徐州的信件,写信的人署名:远方的朋友王贵林。原来王先生在徐州档案馆查找资料翻阅旧报纸时,发现一条与佛慈有关的“新闻”,他便赶紧抄录下来并影印了报纸,随信寄到佛慈,一是为佛慈编印厂史提供原始资料,二是想推荐给兰州的报纸,通过媒体让兰州市民了解佛慈的这段历史,知道佛慈的前世今生。

王老先生在来信中谈了他对中药的看法,对佛慈的了解,并向我们讲述了特殊年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现林州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饮食存在‘粗热硬快\’等陋习,成了食道癌的高发区。河南省政府本着‘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执政理念,除派出大批医务人员下乡宣传卫生知识,印制大量挂图和小册子外,还组织了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以不收钱或少收钱的形式向农户发放。并特别注明:上世纪60年代全国生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不多,当时都是从兰州佛慈厂调运的。人们发现六味地黄丸这个神奇的组方,在治疗慢性病,治疗人类亚健康方面有奇效。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河南省林县(林州市)终于从食道癌高发区的名单上消失了。”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功不可没!兰州佛慈制药厂善莫大焉!

王老先生在文章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他来看:“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厂家生产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但质量价格却参差不齐,包装款式亦形式各异,但要说起来赫赫有名的却仍然是‘兰州佛慈\’,一是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二是她在全国第一家率先把‘大力丸\’式的药丸研制成‘浓缩丸\’。在药店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在五颜六色的药盒中,你一眼就能找出‘方方正正、古色古香的\’的兰州佛慈,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端坐在花枝招展的姑娘中间,不媚俗,不张扬,显得那么睿智、端庄、智慧、优雅。” 

《兰州日报》社收到王老先生的投稿,很快便在《城市记忆》专栏刊登了一组报道“佛慈制药的前世今生”。

王老先生收到《兰州日报》社寄的样报,又专门邀请徐州书画名家为佛慈泼墨作画、挥毫题字;将重新翻拍的上海《民国日报》中华民国21年(1932年)一月四日讯佛慈药厂开幕盛况的珍贵图片寄到佛慈。

城墙上的广告

一天,佛慈老员工达天成师傅拿着两张泛黄的照片来到办公室,一张是1951年1月1日由中央私营企业局为佛慈颁发的商标注册证,一张是佛慈迁兰后在当时的城门墙上做的产品宣传牌,照片上硕大的广告牌上“兰州佛慈制药厂”赫然在目,小活络丹、当归丸、香砂养胃丸、党参膏、归脾丸、十全大补丸、银翘解毒丸、愈带丸、天王补心丸、人参健脾丸、桔梗丸、百合固金丸、海马补肾丸13个品种清晰可见,画面背景上百废俱兴的工业,飞向蓝天的飞机无声地传递着佛慈对市场、对产品、对未来的凌云壮志,照片背面注明“兰州中华路佛慈制药厂”。

这张照片让许多人感到震撼,大家惊叹不已:当年的佛慈人有着多么强烈的先锋意识啊!从驻足观看者的身高估计,立在城墙上的广告牌至少有10米之高,从路边碗口粗,身上绑着草绳,长着细长枝条的树木看,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这里蕴涵着勃勃生机。果不其然,迁兰50多年后,这里诞生了一个国际品牌。

家里来的电话

2005年11月,佛慈制药在湖北武汉三镇召开佛慈浓缩丸产品推介会,负责两湖地区销售工作的刘彦士提前一个月前往武汉,与武汉九州通各连锁药店协商会议时间,分别与参加培训的药店经理、柜组长接洽,以保证培训效果,最终促进该地区的销售。

九州通连锁店遍布武汉三镇,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无形中给会议增加了难度,会场的选定让小刘费了不少脑筋,会场环境要有一定规格;要兼顾三镇店员的交通方便;费用不能突破,最终他选定在距市区约10公里的武汉开发区三角湖度假村召开会议。

晚上布置会场时,同事们看到小刘接完一个电话坐在那儿半天没动,经询问才知道,他奶奶病重,两个哥哥都回去了,80多岁的奶奶很疼爱他,父亲催他快回家看看奶奶。他告诉父亲“明天就要开会,我怎么能走?”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深夜小刘家里又来电话催他,再不回去就见不着奶奶了……

下午3点,会议大厅里坐满了人,九州通药品连锁公司的主要领导到会并发表了讲话,面对前来参加培训的200多位朋友,佛慈介绍了企业的历史文化、浓缩丸生产工艺,其间穿插有奖知识抢答,上下互动,寓教于乐,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小刘又向大家详细解答了培训后促销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及配套措施。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到会佛慈领导向200多名参加培训的湖北同行讲了小刘家电话这件事,话音未落,掌声响成了一片,大家为小刘鼓掌,为佛慈加油,为这样的合作者高兴。 

新闻推荐

大雾锁金城

10月12日,兰州市天气大幅降温。随着气温的下降,下午兰州市笼罩在大雾中,能见度不到20米。据了解,这是今年兰州市出现的最大一次降雾天气。...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