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兰州非遗:铁芯子

甘肃工人报 2020-01-07 08:11 大字

怡麟

说起铁芯子,很多人并不熟知,甚至是第一次听说。它是在兰州市皋兰县流传的一种民俗文艺活动。在闹社火的队伍中,把5至8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两层或者是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从远处看,就像是小孩子悬在空中,设计特点奇巧、惊险。它是皋兰社火中最有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早已被列入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愿意将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在铁芯子面临失传的情况下,皋兰县人魏怀堂挑起了这份责任。

在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魏师傅和他的团队要现场制作一个两层的铁芯子,以演示、还原铁芯子的整个制作过程。说起制作铁芯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包括“纸活儿”(主要是剪纸艺术)、木匠活儿、铁匠活儿等多个行当,从最初制作铁支架开始,一座铁芯子通常要20多人的团队齐心合力才能完成。而“装”铁芯子,也少不了十来个人一起忙活,“装”好一座铁芯子,全部过程得十多个人一起忙活3个多小时。

说起这铁芯子的制作,第一步当然是设计草图。草图当然是魏怀堂早就设计好的,翻看他的草图本,上面有不少两层或者是三层的铁芯子设计草图,他说平常看电视或睡觉时,只要是有灵感,就会立刻先把想到的画在本子上,然后再慢慢修改和完善。

皋兰铁芯子在制作工艺上讲究安全、美观、舒适,根据每台铁芯子的内容设计,在最下端受力集中的部分选用较粗的钢管钢筋铆焊,上部则用较细的但可承受很大重量的小钢筋焊接,符合力学原理,这也是从孩童的安全考虑设计的。说起被放置在“空中”的孩子,魏师傅的选择标准可高着呢。从安

全性上讲,两层的架构上,两边孩子体重必须一样,并且孩子们的长相还要好看,方便戏曲化妆。用纸剪出刀穂,再用针线缝在道具刀上。每一个环节,魏师傅都非常重视,他说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只有每一步都做好了,才能保证最后铁芯子的完美呈现。

追溯“铁芯子”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传自于山东,由山东水烟商引进。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自于陕西、河南、安徽等地,由凉州商客引进。更有一种说法是传自于天水的“女娲造人”之说。魏怀堂本人而言,他更倾向于人类之祖、大地之母女娲娘娘的造人传说:女娲娘娘用树枝挑起泥人往空中一抛,便有了现在的人类(详见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即使是带有这样的吉祥色彩,铁芯子发展到现在仍遇上了瓶颈。在皋兰,有不少家长不愿意让自家小孩去扮演“铁芯子”上的戏曲人物,一方面是孩子被放置在那么高的地方,家长肯定不放心,得全程陪同。这一揪心,通常得几个小时,等到表演结束,孩子们被放下来,家长悬着的心才能“落地”。另外一方面,一般铁芯子的表演都是在过年期间,现在许多农村人都去城市打工了,过年期间会让孩子去城里团聚,能参加“铁芯子”表演可供选择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也成为令他头疼的事儿之一。

对铁芯子“情有独钟”的魏怀堂还成立了铁芯子传承社,就是想要铁芯子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更多的人能了解铁芯子的个中精妙,既传承,也要求发展。以前铁芯子一年到头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演3天,现在,只要有演出机会,魏怀堂都带着他的团队去演,他想让更多人知道:“这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好的东西,得让更多人了解、喜爱。”

新闻推荐

团市委、市青联 走进平岘村 慰问困难群众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共青团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传播志愿精神,关爱服务困难群体。1月3日...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