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小学创建人狄泽民

白银晚报 2019-11-21 09:13 大字

狄泽民,生于1919年,王岘红星人,原籍榆中青城。他从幼聪明好学,因受青城狄青祖辈教育的影响,热爱文化,关注教育,立志从教。

王岘境内的教育(皋兰县北山一带)因受明清至民国时期儒学教育逐渐兴起产生了积极作用。王岘的教育从地理环境和文化源于历史上受到青城、水川一带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引导,民国时期王岘境内的各大庄户的念书人逐年增多,出现了秀才和有识之士的书香门第。1938年前后王岘境内创办了梁家窑小学,王家岘小学等私塾小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王家岘公办学校经历了一段艰苦创教的过程。王家岘小学解放前是房屋只有2个教室的一所私塾学堂,土改以后学校教学设施是皋兰县北山区王岘乡公所没收地主13间房屋当教室,初期学校为1-4年级初小,学校两名教师是苏子才、周尚乾。1953年秋季开始筹建王家岘高小,1954年8月皋兰县人民政府决定调任狄泽民同志为王家岘小学校长,调令由县长中华、副县长王瑞亭签发。狄泽民同志担任王家岘小学校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王家岘新校舍,因创建王岘新学校资金困难,他和当地的干部群众克服了种种艰难,群策群力在较短时间建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建校时木料桌椅从青城去购,他亲自到青城选购木料用具,一次购料装船过黄河时,因河水上涨流急,部分木料和桌椅掉入水中,他不惧自己的生命跳到水中抢物被河水淹没,幸被船上的排子手救上船,回想往事狄老先生感慨万千,但他为创建新校付出的艰辛和奉献教育的精神至今流传。

新校建成后,取名为皋兰县北山区王岘小学,是皋兰县北山区一带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招生规模也连年扩大,王岘小学成立初期以当地几个村庄学生招生为主,之后招生规模和范围扩大,西至西沟、川口,南至刘家湾、白崖子、强家湾,北至红砂岘、白杨树沟、陶家窑,东至范家窑、来子堡、苏家湾一带,学生发展到200多人,是皋兰县北山区最大的一所完小。

王岘小学几年的创建奋斗,在狄泽民艰苦创教,辛勤耕耘,为人师表的带动下,小学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在北山区一带渐有名声。狄泽民及几届教职员工的学生也桃李芬芳,誉满白银北山一带和黄河两岸。王岘小学1957年至1982年先后办过戴帽初中,1984年定为王岘中心小学,占地14.4亩,建筑面积1157平方米,到2000年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245人,教师17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0人。1993年评为“白银市规范化学校”,1994年获“白银示范小学”称号。历任校长:狄泽民、李会林、强有雄、吴有守、刘祥恩、陶明仁、刘作珍、关治民、郝相荣、张泉永、张登科、张盛平、张盛进、滕泽斌。回顾王岘小学的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王岘第一代经过初教后走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在各条战线作出贡献的仁人之士大多数都是王岘小学走出来的文化人。

狄泽民校长从教以来,坚守信念,执着从教,成绩显著。1954年获皋兰县政府颁发的一等奖称号,1956年被选为皋兰县第二届人代会代表,1984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教育30年荣誉证书,1995年被中共白银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白银市先进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园丁奖”获得者。

狄泽民老先生从青城任教到创建王岘小学,一生从事教育事业45年,他创教艰辛,为人师表,教学育人,孜孜不倦,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为推动地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王岘史话》)

新闻推荐

十月份兰州市交通拥堵情况有所上升 交警部门多措施保障道路通畅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记者从兰州交警支队了解到,10月份,兰州市交通拥堵情况有所上升,根据“ET城市大脑”...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