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利: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兰州日报 2019-07-18 03:54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

“我就是一个农民,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没有可宣传的,带领大伙儿致富是我应该做的。”见到陈作利时,他正准备下地干活,黑黑的脸庞、瘦弱的身体,看上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却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我们的合作社是2013年8月建立的,现有社员121户,耕地496亩。”皋兰开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作利说,该合作社致力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推广蔬菜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共流转耕地130亩,整理开发耕地68亩,建成日光温室4座,钢架大棚40座,建成管理、办公及休闲、娱乐建筑4500平方米,修建1万方蓄水塘坝1个,正在试验运行垂钓休闲模式。初步建成连栋温室1800平方米,目标是建成集瓜果蔬菜花种植、采摘、观摩、欣赏、体验及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以前村民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多,收入比较少,特别是思想观念制约了增收渠道。”陈作利说,合作社成立后,重点从事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推广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花椰菜+西红柿”两茬种植技术,探索垂钓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开发无土栽培、立体栽培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日光温室4座,新型“双杆四膜”高架大棚52座,建成花卉基地30亩,蔬菜基地15亩,观光餐饮连栋温室1800平方米。

据了解,在开隆合作社,季节工有10多人,长期工有20多人。同时,开隆合作社带动全镇56户(分布在10个村,没有劳动能力)未脱贫农户发展产业,具体做法为:政府配2万元,其中1万元是以贫困户的名义资金入股合作社。此外,“三变”增资配股中,钱家窑村40户农户入股开隆合作社(其中农户入股1万,政府配股1万),每年领取股金;土地流转最少40户,每年领取固定流转费……粗略计算,开隆合作社每年最少发工资就得40万元,已带动超过160户农户增收,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户因为有了“开隆”而脱贫。

贫困户俞菊花一直靠种地维持生计,收入微薄。合作社成立后,陈作利就让俞菊花到合作社上班,年务工收入达到25000元,最少的年收入也在8000元左右。陈作利最大限度地提供务工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长期或季节性务工,获得务工收入,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已吸纳农户30人长期务工,每人每天平均工资100元。同时,流转土地15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14户40亩,土地流转费每亩旱地每年300至400元,每亩水地每年600至700元,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1000元至3000元不等。

“下一步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动员社员和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自有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取得保底分红。同时,加大对贫困户的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生产经营中来,成为技术能手,这样既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土地、资金、用工的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谈及未来,陈作利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兰洽会签约台】 皋兰2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98.1亿

本报兰州讯(记者牛占虎)7月3日,第二十五届兰洽会皋兰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兰州市组工大厦隆重举办,省内外80...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